幾天後第一批次貸合約打包起來,交給各家自己的保險公司承保,再送去了貝爾福德投資公司賣給股民們。
只用了兩天,這批價值2億美金的組合合約,居然就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雖然貝爾福德投資公司從銀行手裡,只賺到1%也就是2百萬的佣金,但從顧客手裡卻賺到了1.5%,也就是300萬美金的服務費。
500萬看似不多,但看市場對次貸合約的接受和歡迎程度,貝爾福德一年賺一億,甚至兩三億美金都不是難事。
再加上投資公司以往的就值10億美金,未來半年內市值暴漲到20、30億應該沒問題。
訊息反饋回來後,一時間各家銀行激動的想著,房地產市場或許真的會和李長亨預估的一樣,很快會迎來爆發期。
因為各家銀行透過組合合約,收回大量資金後,面臨著如何把這些錢利用起來的局面。
投進股市?
原油期貨市場?
還是黃金市場,或者是房地產市場?
結果很簡單,當然是覺得哪裡能賺錢就投進哪個市場。
隨著這些資金進入各個市場,股市升溫、金價上漲。
再加上莎特和米國各大原油企業,適時的釋出減產訊息,以保證油價不會跌穿10美金,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原油價格頓時止住下跌趨勢,這麼多原因加起來,必然會導致房地產市場也跟著回暖。
到了這個時候,別說銀行了,即便是普通股民中,都會有一部分人忍不住把資金投進房市。
如此一來,各家銀行肯定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別人賺錢,自己卻握著大量資金什麼都不做。
加上房利美這家米國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擔保機構,在看到各家財團旗下的保險公司,吃下了第一批次貸合約的全部保險業務。
立馬就覺得自己再不有所行動,錢都沒別人撈光了。
全部資產一千多億美金的龐然大物,而且還是手握政策的獨角獸房利美一動,市場很快就做出了回應。
各家房地產公司的股價,應聲而漲,隨後利好訊息傳到普通股民耳朵裡,又再次加了一把火。
這下不管是花旗,還是大摩、高盛等等商業或者投資銀行,哪裡會放過進入房市撈錢的機會。
有了新的房屋抵押貸款合約出現,各家銀行同樣抵擋不住,把合約組合起來,賣給華爾街儘快收回資金,又吃一筆利息差的誘惑。
這麼一來,次級貸款市場瞬間火爆起來。
以往要抵押、要首付50%、30%、要有穩定工作等等貸款限制,很快因為銀行為了搶客戶,而一點點放鬆自家銀行在貸款方面的政策。
甚至,看著貝爾福德投資公司的盈利不斷攀升,市值也跟著大漲之後。
即便是花旗,也打算找李長亨商量、商量,取消貝爾福德投資公司主承銷商的資格。
畢竟各家銀行雖然也在吃肉,但70%的合約都給了貝爾福德投資公司,等於自家的盈利,居然還沒一家中型投資公司高。
而且從來都是銀行剝削別人,現在居然被人薅了羊毛,這不是打臉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