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節目吸引了3600萬觀眾觀看,又有好幾個大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主動幫忙掀起更大的熱潮,那這個節目想不爆火都不可能。
隔天不僅全米國各大報紙都在報道和百萬大贏家有關的新聞,就連米國之外的幾十個國家,同樣因為節目爆火,而在頭版上跟著報道。
這些國外的媒體不僅僅是為了銷量,更為了從HL傳媒手上拿到授權。
甚至楓葉國和墨西哥有電視臺想把節目訊號,直接對接到本國來吸引觀眾。
藍色巨人當然巴不得節目能跳出米國,畢竟楓葉國和墨西哥的計算機伺服器市場,至少比整個南美十幾個國家都要大。
再說,反正第一期收視率就超過了3600萬,600萬美金一期的廣告費看起來是跑不掉了。
既然這樣3600萬和4千萬、5千萬觀看人數一對比,該付的錢沒變,但觀看的人數越多,公司就越佔便宜。
對公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就越有力。
等藍色巨人的股價,暴漲了5%,達到差點就突破2000億美金的臨界點時,別說藍色巨人上上下線全部股東和員工了。
就連大摩等大股東們,都開始發力,期待著市值能一舉打破近7、8年都沒達到的2千億這個大關。
同時,因為花旗等公司同樣是HL傳媒的股東,其他公司先不說,僅僅是花旗當天的股價,就出乎意料的暴漲了9%。
直接突破了240億這個關口不說,還一路達到256億美金。
很多人還不理解為什麼花旗的漲幅比藍色巨人大,但看到到隔天早上的財經報紙的報道。
大家很快明白,比起藍色巨人來說,花旗不僅體量更小,而且上升空間也更大,更容易被投資機構、券商們操作。
加上這次各家公司市值暴漲的幕後功臣,又是花旗的掌舵人,投資者和機構們當然更看好花旗和李長亨。
甚至很多專家已經在報紙上,非常積極的勸李長亨,把花旗的股票一分為十。
實際財富不降低的情況下,股價低了十倍,股票多了十倍,更容易吸引股民和機構追買花旗的股票。
李長亨高興的同時,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按照當初的合同,花旗市值每增加80億,他就有權利以市價購買花旗2.5%的股份。
240億的2.5%是6億,256億則是6.4億。
不僅貴了4千萬不說,要是真按照那些財經專家的話,股份一分為十,自己還得再損失一大筆錢。
即便真要那麼做,也得等到自己買下2.5%股份,和花旗的股價穩定下來。
到時候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給市場裡的基金、機構們趁亂吃肉的機會。
而且讓李長亨頭疼的是,6億的現金真不是那麼好拿出來的。
雖然他手裡的錢,早已經超過了12億美金。
甚至加上從納賽爾等王子手裡拿到的年息6%的5億美金,現金都超過了17億。
但當初購買花旗市值破160億美金時的2.5%股份的錢,還是從花旗貸款買下來的。
這4億因為幫花旗入股哥倫比亞城市銀行,而減掉1億美金,還欠著3億。
加上這次購買股票的錢,想無債一身輕的話,就得9.4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