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長亨說那些藝術品的價值更大,那就肯定沒錯。
除了大家相信他的判斷之外,李長亨和安妮在英格蘭大肆收購天朝古董的事,算不上什麼秘密。
甚至好幾家拍賣行,每年秋拍,必然會為李長亨留一個貴賓席位,在拍賣圈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
而且除了弗蘭克阿巴內爾外,在場的人,誰手裡沒一定數量的藏品。
十幾年、幾十年收藏下來,對藝術品未來的前景,不用李長亨說,稍微對比一下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價格。
差不多就知道好的藝術品,未來只會越來越值錢。
這麼一想,眾人立馬明白,李長亨這是一邊安慰老洛克菲勒,暗示摩根吃下的利益,不過是小頭。
而且隱隱還有,大家很可能會繼續合作的意思。
同時又透過老蓋蒂手中的藝術品,為大家找到了繼續聯合起來的理由和目標。
而巨大的利益,很容易就能緩和、和掩蓋大家之間的矛盾。
小狐狸。
這是洛克菲勒等人的想法,而一直不說話的弗蘭克,則雙眼冒光的看著李長亨。
除了李長亨輕易就把6個勢力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一個新目標身上。
還因為當年弗蘭克就配合著李長亨,在巴黎拿到幾十副價值巨大的油畫。
弗蘭克下意識就認為李長亨很可能會再次和自己合作,而這次他可不打算把所有藝術品,全交給李長亨。
至少自己也得收藏個幾十,上百幅油畫。
一則名畫就是錢,又能保值。
二則也能突顯自己是大富豪的身份和地位,免得遇到身家不如自己的人,還被對方嘲笑是沒有底蘊的暴發戶。
可惜弗蘭克這次是真想多了。
李長亨知道那些藝術品就是老蓋蒂的命根子,在他沒死之前,打這方面主意的人,絕對會被他視為死敵。
而在他死後,老頭肯定會在離世之前,妥善,甚至訂立及其嚴苛和全面的法律條文,來保護那些收藏。
可以說,在李長亨的想象中,以老蓋蒂貪婪和吝嗇的性格,打那批藝術品的難度,比拿到油田的難度還要大十倍。
老洛克菲勒和李長亨對視一眼,得到一個微笑後,思索片刻,最終還是選擇相信他。
同意了按照出力多少,來分配煉油廠和石油公司的利益。
至於老蓋蒂一定要換股的問題。
這對大家來說,算不上什麼大問題,甚至對現金流並不大的洛威爾、勞倫斯和埃爾金斯三家來說,巴不得換股。
米國這邊很早就已經形成了,留著現金,用股份吞併對手的思維。
市場中多年以來的現例項子,也讓資本們明白,現金流才是王道。
不僅可以穩住公司內部,用來擴大經營,還能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
必要的時候,惡意收購對方的股份,無論是吞併,還是憑藉股份去搗亂,又或者趁機股價被拉高,賺一筆就走,都是不錯的選擇。
反過來,也能惡意收購自己公司的人,爭奪公司的控制權。
而且,在發明了創始人持有股份的投票權,可以幾倍的高於其他股東的模式之後。
換股的風潮就更流行了。
未來甚至出現過,僅僅持有5%的股份,就控制了整家上市公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