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只是李長亨的律師團,就會告的那人破產,而且連換名字和暗喻都不行。
更別說聯美影業有了李長亨的靠山,又有傳媒集團入股,獲得20%的股份後,公司早已經擺脫了墊底的危機,轉而成為好萊塢最賺錢的頭幾名電影公司。
聯美自己就能讓不屬於公司的編劇、導演,吃不了兜著走,甚至沒工作和沒戲可拍。
唯一真正能影響和改變李長亨想法的人,大概也就只有安妮了。
一晚上再次過去,隔天白天米國這邊的媒體開始大量報道《羅馬假日》的首日720萬美金的票房。
這資料出乎李長亨的預料,但媒體卻報道說,因為紐約爆炸案的原因,各個大城市的觀看人數,比正常來說應該少了一大截。
否則超過8、900萬應該沒任何問題。
但隨著民眾的恐懼心裡慢慢減少,觀影人數應該會有一波反彈性質的上漲。
而米國之外國家也正式上映,並且首映當天的票房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1590萬美金等於2.2倍於米國這邊的首映票房。
這開局絕對算是夢幻級別的。
即便是未來的好萊塢大片,也很少出現海外票房超過本土票房2倍的電影。
而一旦出現了,無不是票房大炸彈。
《羅馬假日》票房大爆的國家,也不出意外的是島國、英格蘭和意達利。
島國剛過200萬的觀看人數,讓無數電影從業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島國的票房潛力。
但資深從業者和好萊塢八大的高層心裡卻很明白,島國票房會第一天就爆發,絕對和李長亨幫青木集團奪回6億美金的債券脫不了關係。
那6億的債券雖然奪了回來,也安全的被存放在花旗總部的金庫裡。
但青木集團想拿回去,就不僅僅需要和花旗談判,最大的阻力反而是米國政府。
因為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債券屬於青木集團,但確實沒充足,並且毫無疑問的證據表明債券就是他們的。
花旗不打算黑下債券,不代表米國政府和一些政客不會動其他心思。
要不是花旗明確表示過,會歸還給青木集團,說不定錢早就被一些米國政府機構,以資金所有人不明,或者爆炸和搶劫案還沒告破的理由,暗中黑下或者拖著就是不還。
所以,青木集團為了儘快拿回那6億美金的債券,還有把錢交給青木集團打理的島國富人,這才不遺餘力的免費在島國各企業、社群、街道等等線下渠道,幫忙宣傳電影。
甚至明裡暗裡的聯絡各自的朋友、合作商,一起遊說、威逼本地電影換擋,還有院線把銀幕和播放場次全給了《羅馬假日》。
加上在島國媒體的宣傳下,島國人對李長亨的感恩和崇拜強者的心裡。
使得東京等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不僅基本上全部播放《羅馬假日》,很多鬧市區電影院外,居然還出現了很長隊伍的排隊現象。
而且讓島國人意外的是,女性觀眾的數量,遠超任何人的預料。
不用猜,這些島國年輕姑娘們,肯定更是衝著李長亨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