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由學派肯定會成為米國的主流,乾脆自己就當發起人。
被人嘲笑一時,獲得是未來二三十年的稱讚,成為一個學派的先行者,甚至影響米國經濟界、政界,甚至白·宮,這買賣怎麼算都怎麼划算。
所以在場的人中,就算不贊同李長亨關於資本世界會爆發長時間衰退的話。
但大部分人想想沙漠地區以及爆發4次戰爭,局勢會更加嚴峻的看法,還是讓大家不安的沉默起來。
而李長亨見沒人開口,直白的說道,“我不認為政府幹預能解決石油危機帶來的整個資本世界,工業生產總值必然會下跌的危機。
不過,現在說這些,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但如何避免發生第五次危及以澀列安危的危機再次發生,才是今後一段時間裡以澀列最應該關注的事情。”
今天的宴會,在場中的兩百多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是猶太裔。
所以李長亨周圍的人,全都緊張、專注的看著他。
“早在貳戰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誰佔據了天空,誰就能贏下戰爭。而隨著機載雷達和空空導彈的升級換代。
還有越戰中的經驗告訴軍工集團們,以往空中纏鬥來決定勝負,已經轉變成誰能隔著十幾公里率先發現敵機,並且使用導彈擊毀敵機。”
這理論對這年代的普通人來說,或許還是第一次聽到,但對有能力瞭解到前沿科技的人來說,也不是什麼秘密。
甚至,不少人很快想到,李長亨說這些話,為的就是推銷f14戰機。
李長亨也不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反正拿下訂單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幫玻音獲得超額利益,未來他想入股玻音時,說不定會玻音想都不想就同意。
“既然主要大國都在極力發展超視距戰機,未來天空中,誰的攔截能力越強,誰才能贏下戰爭。
那麼那些能對空,又能對地的多功能戰機,是不是就顯得不實用了?”
矛和盾專案促進,相互交替升級,對在場的人來說,其實很容易理解。
在某個時間段裡,任何武器裝備能不能獲得青睞,都是由敵人裝備的優缺點來決定。
十幾年後f14成了雞肋,但此時李長亨一番話,頓時讓人覺得,他說的一點都沒錯。
截擊機幹掉對方的戰鬥機,剩下的交給各種轟炸機,還有專門的對地攻擊機就行。
這番話,頓時讓格魯曼和玻音的人狂喜起來。
f15能對地、能對空,功能上確實更加實用,但要是主流思想不接受,你功能再多,又有什麼用?
而f14代表的是這年代,超視距截擊能力最強的戰機。
格魯曼獲利的同時,玻音作為米國最大的轟炸機生產商,同樣會獲得米國軍方和各個盟友的青睞。
唯一的問題是,米國人根本不會賣b52這種超級霸主給盟友。
可其他的轟炸機訂單,也足夠玻音吃飽。
甚至,給兩家公司幾年時間,以現在的技術,不管是升級f14,還是研發出來的新戰機。
在材料學和技術上,又會比f15和f16還要先進。
而且,先吃下大筆訂單,就有足夠資金搞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