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高等教育”,李長亨雙手放鬆的放在木質演講臺上,“在我看來只要簡化入學申請程式。
放下沒實際用處的英格蘭特有傲慢。
每年至少會吸引上萬名,甚至幾萬名全世界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來英格蘭求學。
以每人每年3千英鎊來算,不到一億英鎊的收入雖然不多,但軟實力的提升,有利於增加英格蘭對潛在消費者的吸引力。”
“隨著中高消費群體的增加,商場、餐廳、旅遊業、房地產業的收入和市值,必然會緩慢上升。”
孩子在英格蘭讀書,衣食住行得花錢,父母也大機率會來看望一次,這就是旅客和消費者增加。”
在場的人心裡認同的同時,又暗自罵了李長亨一句。
別說一億了,很多人覺得自己年收入要是能增加幾萬、十幾萬英鎊,就用不著像現在一樣憂心忡忡了。
而且,遊說證府降低大學錄取條件的問題並不難。
“第二是船運和石油企業。隨著各個資本國家意識到石油這個工業血脈被別人掌握著。
向本國資本開放這石油行業,就會成為必然趨勢。
以英格蘭並不比米國油企差多少的實力,我相信未來英格蘭油企的市值會是現在的五倍,十倍,甚至超過上千億英鎊。
而這兩個行業都是大投入,收入穩定、適合長期投資的行業。
一旦先一步領先於其他國家,老實說,每年至少10%的收益,加上年5%增長的市值,就連我都心動。
可惜大筆收購需要證府許可,買少了,對我來說又是浪費精力和資金。
而普通投資者則不同,幾年內投資一萬英鎊,變成兩萬。
五十萬變百萬,應該足夠讓任何普通投資者滿意了。”
李長亨越說自己倒黴,現場的人越信,也降低對他的嫉妒心。
氣氛歡快起來的同時,不少人臉上已經露出興災惹禍的表情。
可沒人知道的是,他早就買了北海油田的股份。
炒的人越多,他賺的錢也越多。
“第三”,一豎起第三根手指,上百個年紀能當他叔叔、祖父輩的老傢伙們,又變成小學生一樣老實起來。
“金融、外匯交易、金銀期貨、保險行業,會因為美金必然和石油掛鉤。
而出現主要資本國家,擔心金融領域的利益被米國人賺走和控制。
所以我認為倫敦金融市場,未來幾年內的發展速度,肯定會超過華爾街。”
這話就有些深奧了,不過對一想奉行大陸平衡政策的英格蘭人來,並不難理解。
等想明白了後,大家很快覺得整個西歐的資本國家,確實只能和李長亨說的一樣,不可能什麼好處都讓米國人拿走。
而倫敦作為比華爾街還早出現的金融城市,天然就佔據巨大優勢。
這下能投資的領域就變得更多了,而且唐寧街一定不會反對。
甚至不用遊說,自己就會加大金融領域的投入和出臺更有利的政策。
“第四”,李長亨的手指剛豎起4根,話還沒說出來。
現場就有人站起來大聲說道,“爵士,剩下的您不能繼續在場合公開發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