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得防著那些眼光精準,擅長在危機中找機會的投資機構,買去了就不賣的可能。
拿起電話打給島國,又邊笑著對泰勒說道,“我把手裡的原油都交給了花旗,今後半年、甚至一兩年裡。
花旗新開賬戶的顧客數量,應該會超過當初我承諾的50萬吧?”
泰勒嘿嘿一笑,“別說50萬了,看這情形,1百萬都沒問題。
而且boss,您當初就應該大膽點同意花旗股東們,吸引一百萬新客戶的要求。
說不定就能從增持2.5%的股份,談到3%。”
李長亨笑著搖搖頭,對此也不在意。
當初入股花旗的時候,有協議約定花旗的市值每增加80億,自己就能以市價購買2.5%的股份。
直到買下15%。
加上入股時就買下的17%,總股份數達到32%後,暫時停下增持計劃。
想再增持,就得帶領著市值已經達到560億美金的花旗,超過1000億美金之後。
才能一舉超過33.4%這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臨界點。
160億的2.5%是4億美金,而3%則是4.8億美金。
等到240億美金時,分別是6億和7.2億美金。
到了560億時,則是14.8億和16億美金。
說實在的,資金壓力確實很大,而且越到後面需要花的錢就越多。
好在要是按照3年一次來算,時間可能跨越18年。
所以2.5%和3%,對李長亨來說差距不大,壓力卻更小。
電話等了快1分鐘才接通,李長亨對著泰勒和律師、會計師主管擺擺手。
等3人離開,這才吩咐一直待在辦公室,盯著島國情況的野田浩二,繼續散佈島國地產會大跌的同時。
明天一早,釋出已經贖回的4棟大樓,降價5%尋找買主的訊息。
隨後口頭褒獎了野田浩二和大友組幾句,在野田浩二激動不已的感謝聲中結束通話電話。
晚上7點半,紐交所和芝加哥期貨市場同時關市,花了半個小時,在貴賓廳的會議室裡,聽取花旗的人彙報。
確定一切正常,甚至市場對島國經濟出乎意料的看低後,李長亨滿意的對面前二十多個員工說道。
“先生們,等這次行動結束後,我保證花旗支付給你們每個人的佣金,最少都不會低於50萬美金。
還有能不能升值、加薪,成為華爾街金牌操盤手和職業經理,那就看你們接下來的表現了。”
會議室裡頓時響起巨大的歡呼聲。
冷靜一點的人,稍微算了算。
這次行動除了石油危機之前,李長亨先一步花在銅期貨,和半導體矽材料的一億美金之外。
之後並沒用自己的資金,也就是說賺到的錢,全部歸花旗。
20多個人,每人至少拿50萬美金,以最低3%,最高8%的佣金比例。
加上經理、主管的額外獎金,和安保團隊的費用大致算下來。
花旗大概得付出1500萬到2千萬美金左右,但花旗卻能賺到3億美金的純盈利。
等於一次耗費一個月不到的行動,就抵得上花旗去年一年的純盈利。
想通這點的員工和高層們,看李長亨的目光,除了崇拜外,還夾雜著狂熱,和一絲絲的恐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