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論》的第二段,講述的是黃石公與張良相遇之事。
「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影君子者出而試之。」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江白寫這一段的時候就覺得這句“且其意不在書”絕對是全篇的點睛之筆。
果不其然……
組長細細品味了這句之後:“好一個且其意不在書!”
“簡直就是點睛之筆啊!”
“單單拿出來沒什麼,放在這裡面確實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絕!”
但這句話江白認為並不是本篇最精彩的地方,本篇最精彩的地方在這句話之後!
這句話的前面是在闡述觀點,立意較為平淡,也有些落於俗套。
但這句話之後,就如轟開了一個桎梏,從此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
如廣陵秋濤排空而起一般!
張良早期刺殺秦皇,實屬衝動行事。
黃石公讓張良河下撿鞋,是看中了張良的無雙超世之才,然性格較為衝動,便故意打磨他,而非傳授什麼《黃石兵法》。
「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這種說法並非主流觀點,可見是該考生的一家之見,但有理有據,條理清晰,邏輯嚴謹。
且舉了多個例子來證明,全篇緊扣主題,邏輯通順。
此乃
大才!
“那組長?滿分的事情?”
“當然滿分!”
幾個改卷老師來來回回確認了好多遍,不是什麼古蹟裡面的名家之作。
在場的語文老師看完這篇作文一直認為這個少年胸懷大志,溫文爾雅並且飽讀詩書,滿腹經綸。
有經世之才!
好好培養的話絕對不遜色於古之文豪!
然而……這個“古之文豪”現在在安徽參加綜藝節目《男生女生向前衝》。
江白如離弦之箭一般衝了出去。
主持人還在嗶嗶賴賴:“看這個UP主的狀態還挺好的,我就是搞不懂為什麼之前有一期一個UP主第一關就落水了呢?”
呂小顧永遠被刻在恥辱柱上,蝦仁豬心。
呂顧在後臺聽到這句話直接懵逼。
我都這麼丟臉了你還要鞭屍?!
而江白剛衝出去就聽到這麼一句話差點笑出聲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