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一章 回門(三)

一邊的孫銘也很感興趣地問道:“還有什麼?”

劉方繼續道:“二是煙。比如,周邊農村都有個習慣,在田地裡面燃燒秸稈,這樣既簡單省事,又能肥田。但他們不知道,這也是造成霧霾的一個因素。再比如,汽車尾氣。我們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現在,國內工薪家庭的汽車保有量正在不斷提高,而汽車尾氣也是霾形成的罪魁禍首之一,尤其是燃燒不達標的油,廢氣、尾氣裡面的有機碳氫化合物、酸類物質及細小顆粒多不勝數。”

另一邊的孫辰很是不屑地道:“妹夫,就是對著汽車的排氣管子吸氣,我也沒問題。”

劉方還沒說啥呢,孫軒已經給了孫辰腦瓜上一巴掌:“你個混賬東西,好好聽著就是了,喝酒吃菜都堵不上你的嘴。你以為都像你這麼糙啊?”

孫辰看看自己老爸,再看看自家爺爺已經皺起的眉頭,一句話不敢說了。

劉方不理孫辰的話茬,道:“根據廢氣的物質的不同,霾的產生危害也不同,比如,有的霾偏酸性物質比較多,遇到下雨的時候,就會形成酸雨。這往往是因為附近有大型化工廠或者成規模的小化工廠群排放的廢氣所造成的。有的霾偏粉塵多,則落下的雨就會讓車輛上如同落下了泥漿點子。這些細微的顆粒物既是一種汙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

不管怎麼樣,下雨還能使空氣質量好一些,如果霾的日子越來越多,那我們在空氣中吸進肺裡的微細的酸性物質或者微細的泥漿點子、重金屬等怎麼可能不刺激並破壞我們的肺裡組織?吸進的越多,破壞力自然越大,就如同那些肺矽病人所經歷的。這些結論很容易得出,國家可以調取燕京地區各醫院歷年肺部疾病的資料,和燕京地區歷年的霧霾天數,對比下就會得出霧霾的危害性了,資料圖表會清晰明瞭地告訴我們事實真相。”

孫老和孫銘父子倆都默默地點點頭。這些資料想知道是很容易得到的。

劉方繼續給孫老和岳父解釋道:“剛才說的是燕京地區很常見的霾。那現在我們再來說說這沙塵暴。它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現在,大家肯定也有感受,沙塵暴比往年多,而且沙塵量大。我呢,就跟大家說說它的形成和預防。”

孫老和孫銘自然很想繼續深入瞭解一下。

可孫軒父子坐在那裡實在是很鬱悶了。自己父子倆對這個話題根本就插不上話,這簡直是兩個世界啊。兩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默默地舉起酒杯,互相看了一眼,又相互默默地啁了下去。

“燕京地區的沙塵暴一般起源於內蒙的沙漠地區。燕京地區冬季一般都是刮西北風,所以,這個沙塵暴的源頭很好找。那麼內蒙這些沙漠是怎麼來的呢?還是要說,是經濟活動的加快發展造成了一些草原人為的沙漠化,也是沙塵暴頻繁發生、甚至規模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比如,驅趕到某一片草原飼養的羊群、牛群更多了,草原承受不住牛羊破壞性的掠奪。怎麼說是破壞性呢?因為,一片草場能飼養的牛羊是有一定的數量限制的,超過了草原承受的極限,牛羊沒吃飽,但它們是能把草根都吃光、啃光的動物,對草原的破壞就是根本性的。

草原的草不能自己迴圈起來,地皮就裸露了,那被破壞的草原就變成了沙漠,而且會在人為和自然的雙重作用下,沙漠不斷擴大。季節到了,西北風一起,塵沙自然就被裹挾著一路進京了。那,燕京這裡的感受就是,沙塵暴逐年增多、含沙量逐年增大。所以,冬季的華北地區就陷入了惡劣天氣的惡性迴圈,有風的日子是沙塵暴,無風的日子就是霧霾。”

孫老和孫銘都在那裡點頭。他們自然在之前就瞭解到了沙塵暴逐年增多的前因後果,但這是涉及內蒙的當地人民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收入的正常活動,沒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哪怕是建設綠色防護林,作用也不大。

孫老嘆了一口氣。有風的日子是沙塵暴,無風的日子就是霧霾,方方這句話很形象地說出了華北地區當下的不良氣候,可見華北地區的汙染有多麼惡劣了。

孫銘看了一眼老爺子,見老爺子沒什麼說的,自己又問道:“那你對當下的沙塵暴和霧霾有什麼想法?”

劉方剛想說些什麼,自己的手機響了。他一看來電,接聽了。

“老闆,我是李石啊。我終於知道你為什麼讓我拍大霧,而且是鏡頭感儘量厚重一些了。”

“你知道為什麼了?說說你的看法。”劉方開啟了手機的擴音。

“老闆,這哪是霧啊,這特麼絕對是汙染啊,而且是很大的汙染。我家就在首鋼,我是鋼城子弟,就住在城西石景山這邊。我接到你的電話之後,我先用無人機拍攝了一些鏡頭後,想拍一些高點的俯瞰鏡頭,結果,嚇著我了……”

“呵呵,是不是一下子拍到了一個灰色的大鍋蓋罩著燕京市,尤其是石景山區啊?”劉方回道。

李石頓時奇怪地道:“咦?老闆,你是怎麼知道的?你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別說,你這個大鍋蓋的比喻很形象,完全吻合。而且,的確是石景山區的鍋蓋更厚、更濃。您到底是怎麼知道這些的?為什麼石景山這裡的鍋蓋要厚?是什麼原因?”

“就是因為石景山區是燕京市的重工業區,所以產生的有害物質才最多,再加上西山和北山的拱衛,一般的風還進不來,助長了霧霾的形成。大致就是這個意思,詳細的我們回頭再說。你把已經拍攝的片段都發到我微信上,我看看。”

李石應道:“沒問題。”

當孫老、孫銘和一大家子人在劉方的手提電腦上看到了李石拍攝出來的霧霾那給人沉重的壓抑感的畫面的時候,全都有一種憋氣的感覺,彷彿每個人都有點喘不上氣來了。

當畫面明顯開始不斷上升,下面的景物已經不容易辨出,上升到數百米的時候,猛然,畫面一亮,鏡頭彷彿從一片幕帳中躍出來了,而下面則是濃厚的灰黃色的霾霧在不斷翻騰,它們牢牢地纏繞著石景山區。當視角進一步擴大了之後,燕京市的上空有一個大鍋蓋就很形象地展現在了大家眼前,特別是石景山區這裡的鍋蓋要明顯更加濃厚一些。

一直到檔案播放完畢了,孫老都沒再說什麼。

孫銘看了老爺子一眼,見父親還是沒有要說話的意思,他對劉方道:“你把這個檔案給我複製下來。”

“好的,爸。”

孫銘看著劉方,繼續之前的話題,問道:“方方,你還有什麼想法?”

“環境危害大如虎。西方發達國家在保護環境上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比如:英克萊國,埃敦有霧都的稱號,但環境汙染了的霧都毫無疑問是可怕的。他們率先實現了工業革命,等他們明白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高汙染的代價,他們為此已經付出了幾十年的重金去治理這個嚴重的汙染,並且直到現在還在不斷治理。我們現在還沒有發展到那個不可收拾的地步,但環境、氣候、地理,真的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再不下決心去治理,很可能我們要重蹈歐美髮達國家走過的老路。但是,它們那時可以用掠奪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資源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我們國家卻沒有那個空間去騰挪,所以,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謀求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個人覺得,首先是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識,然後是立法並推動上下切實地貫徹執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