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則進了林近的房間問道:“林小郎你便在此待客?”
林近笑著說道:“小門小戶,也沒有多餘的房間,大官看我臥室便是書房”
張茂則聞言便不再追究此事坐到林近書桌前說道:“官家讓我問你,你昨日說的方法可為內庫增加多少進項”
林近聽到張茂則的話心道:“無論古今都是喜歡錢的,皇帝也不例外”
林近說道:“無從估算,不過大官可是見過冬日裡那孩童滾雪球?大概便是如此了”
“可否大概說上一說,我好回宮覆命”張茂則不死心的問道。
林近想了想說道:“那我簡單與你說一說”
“就如那製作活字印刷之法的畢昇,十年致力於此方見此功!大官可知其十年來窮困潦倒,生活無以為繼,而今日事成,印坊東家卻是用此法大賺,卻不曾給那畢昇半分好處。”林近說道。
張茂則點點頭說道:“想來大概是如此”
“官家覺得應不應該賞賜畢昇”林近又問道。
“自是應該的,官家多有此類賞賜”張茂則說道。
林近搖搖頭說道:“畢昇應該賞賜,卻不應該由官家賞賜”
“此為何意?”張茂則不解問道。
林近解釋道:“自然是誰用了畢昇的方法,誰出這份錢財,官家應授人予漁,而非授人予魚”
“官家認可此件新奇事物於國有益,賜發一張書證,他人未經制作人許可無權私自竊用”林近接著又說道。
“那應該是朝廷職司的權利吧!宰相們肯嗎?”張大官問道。
林近搖搖頭說道:“奇yin技巧之物,無利可圖的事,宰相們為何要阻攔,而且還能少了諸多賞賜。”
“可又如何給內庫增加進項呢?”張茂則又問道。
“自是這新奇之物的製作方法,陛下或可與製作人合夥,或給與些許錢財獨享此法,或將此法中介他人從中獲利,此乃多贏,更是一座金山銀山,善用者可抵一國之賦稅”林近大言不慚的說道。
張茂則聞言驚呆問道:“怎會如此之多”
林近微微一笑說道:“大官聽我講一則故事,有一個山村的村老是種蘋果的能手,此人種的蘋果既大又甜,而且每隻蘋果上都被人咬了一口,年年都獲利頗豐。遂將此法傳於村民,約定村民每人賣出一斤蘋果給村老一文錢。自此村老不再種蘋果,但卻成了全村最富有的人。”
張茂則聽完故事若有所思的道:“小郎的意思是,你將這鐵筆之法傳於諸多筆坊,筆坊每賣出一支,給你一文,原來小郎就是那個村老。可是為何那蘋果要咬上一口?”
“也可以直接給我一千貫銅錢,這叫一次買斷”林近撇撇嘴說道,心道土老帽。
“此書證莫非也要硃批蓋印?”張茂則問道。
林近答道:“自然是要的”
“林小郎豈不知中書省可封還?”張茂則問道。
林近一笑說道:“官家賜有功之匠一張書證也要會封還嗎?”
林近又說道:“其一,賞賜有功之匠本就是官家的權利。其二,只賜書證不賜財物。其三,第一年發不出幾張書證”
林近當然知道此事困難重重,本就是一部律法。但是隻要讓趙禎嚐到甜頭,由不得他不堅決促成此事。
林近說的是專利法,林近不指望趙禎能立此法,只期望能發個證書。北宋並不只依法更是人治。法令條文有時候不一定有一張官家的書證有用。
張茂則也知道此事難辦,但是林近畫的餅夠大。由不得張茂則不動心,抵一國之稅。林近有些吹牛了,不過如果真的任由發展幾年也是很有可能的。最主要的是林近相信自己隨便做點東西出來就能顛覆這個世界的認知。以此獲利太過容易,難的是怎樣杜絕別人的覬覦之心。
“林小郎說的也在理,待灑家回宮將今日所論稟明官家”張茂則起身說道。
張茂則又問道:“這鐵筆製作之法可有落於紙上?”
林近在書桌上拿起幾張紙遞給張茂則說道:“已備好多時”
“你與龐恭孫之事官家已知曉,此事灑家自會照看於你”張茂則臨走不忘安撫的說道。
林近自是躬身直言多謝,送走張茂則林近回到院中卻看到林母和王語嫣、雨霖鈴,兩個小丫鬟也在圍著整理張茂則送來的賞賜之物,皆是布匹一類的東西。對於平民也是不可多得之物。
“二叔你好久沒有給我講故事了”林沫兒扯著林近的衣角說道。
“沫兒想聽什麼故事呢?”林近倒是來了興致,對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