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起於青萍 第六十六章 宮廷奏對

趙禎聞言若有所思,言道:“這兩冊書中所言雖有此意,常人焉能理解到你所講的深度!”

林近對於趙禎作為大宋的皇帝,為人如此謙虛好學,心中頗有感觸,也難怪趙禎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

林近緩緩道:“官家須知凡事有利有弊,去弊存利正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良方,為君者如此,為民者也是如此,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利弊也不同而已”

趙禎點點頭認真想了想林近話裡的意思,問道:“可否舉例說明?”

林近聞言想了想道:“就如這次契丹使節的事情,官家看到此事於大宋利弊是何?”

趙禎見林近問起回道:“朕看不到任何於大宋有利之處”

林近搖了搖頭道:“任何事情都有利弊,這乃是一種學說,頗為複雜草民暫且不表。此事於大宋之利,便是讓契丹人看到了我大宋百姓與官家的同仇敵愾萬眾一心”

趙禎點點頭道:“就算此為一利,那弊處呢?”

“弊自然是契丹人不會善罷甘休”林近回道。

“你既明白可知此利弊誰大誰小?”趙禎氣著問道。

“當然是利大!”

趙禎疑惑的問道“你又為何如此篤定利大於弊?”

林近回道:“官家我朝與契丹並立多年,須知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只是利益關係再無其他,若是我大宋國力不繼,契丹還會如此好好與我們談嗎?此時兩國國力相當,官家卻無需懼怕那契丹分毫”見趙禎只是沉思接著又道:“而對我大宋的利處便是官家得了民心,官家還需將契丹使團驅逐出汴梁城以慰民心,契丹不道歉便謝絕其進汴京城”

趙禎聞言也是一驚,看著林近久久不語,心道:“將契丹使團驅逐出汴京城,自己想都不敢想,你林致遠倒是敢說”又問道:“若是契丹人因此與我大宋開戰又如何?”

林近也明白趙禎是擔心契丹與大宋開戰,大概滿朝文武都不會贊同此事。

“國與國之間能相安無事本就是靠磊磊白骨堆出來的,官家真的以為是委屈求全求來的?”林近反問道。

趙禎點點頭他作為一國之君自然深有體會也知道林近說的是對的,言道:“你須知此時我大宋與西夏還在開戰中,若是契丹因此開戰我大宋將腹背受敵”

“官家與朝上諸公難道不讀史?”林近反問道。

趙禎聞言氣結,老子作為一個皇帝難道會不熟讀歷史?也就此時這個大宋官家脾氣頗為溫和,忍著怒氣問道:“自然是讀的,此言何意?”

“讀史又焉能不知魏蜀吳之事?只是棋盤不同,下棋之人也不同罷了”林近笑著道。

趙禎聞言也是震驚,思索良久不曾言語,等回過神來才發現林近此時還跪在地上,才開口道:“你先起來吧!”

林近已是跪的兩腿發麻,此刻恨自己為何是一介白丁。

“林近你也知道那李元昊狼子野心,怎知他到時會答應與我大宋言和?”趙禎反問道。

林近笑了回道:“國與國之爭便是利益之爭,官家應該比我更有體會才是,李元昊既然狼子野心又如何會看不清局勢。那遼國皇帝揮兵南下難道就不怕我大宋與西夏結盟?”

趙禎聞言又是久久不語,他無法理解林近將大宋、西夏、遼國視為更大棋盤中的三國之爭。

“林近你所言雖有道理卻也全靠猜測,朕並不能以此做為決策依據”趙禎正色道,顯然很堅決的否認了林近的說法。

林近也知道很難說服趙禎接受自己的意見,又道:“草民也知此時遼與西夏暗通曲款,但是草民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那李元昊也是一個梟雄人物又豈會久居人下”

趙禎此時已是忘記了召林近進宮是為了問罪,此時更變成了問國策。

趙禎見林近如此說也是震驚他為何知道這些國事。

此時的西夏與遼狼狽為奸,大宋則是腹背受敵。

而林近卻依靠前世的歷史知識清楚的知道西夏與遼的蜜月之旅怕已是到頭了,不出一兩年必然翻臉成仇。

“林近你真的認為如此得罪遼國是明智的?”趙禎有些心急的問道。

林近回道:“以我估計遼與西夏此時狼狽為奸皆是覬覦我大宋之富庶,卻是要從歲幣上獅子大開口了!”

“歲幣之事已久?”趙禎搖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