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見到趙禎的表情又解釋道:“官家須知史書是由什麼人寫的!楊廣廢除九品中正制何嘗不是早已看透了仕族門閥的貪婪無度,進而開設進士科則是為了讓寒門有了登天之梯,而仕族門閥皆反對如此做,這也是隋滅亡的真正原因,楊廣太過急功近利了,並非什麼大昏君。”
趙禎聞言才沉思起林近這幾句話中的意思。
“林近你確實很有才能,也只有你才敢和朕說如此話題。”
林近回道:“草民只是有些個人見解,實在無人訴說,估計這番話也只有官家聽的進去。”
趙禎一笑道:“如此說來你倒是要謝謝我這個聽眾了。”
“自然應該多謝官家這個聽眾,得以讓我抒發心中不快。”
“你似乎對儒家頗有成見?”
林近直言道:“官家誤會了!我心中也是異常尊崇孔孟之道,只是卻不是自董仲舒之後的儒家。”
“朕倒是覺得你胸中有自成一派的學說,不知可還對?”
林近尷尬一笑,對於趙禎如此一位君王林近還是心中頗有好感的,此時他既不想否認又不願承認。
“官家,草民不敢稱自成一派,只是不停的多學多想而已。”
趙禎問道:“朕就知道是如此,林致遠朕再給你找個學生可還行?”
林近聞言也疑惑問道:“不知官家說的是何人?”
“朕的朱才人已是快要臨產,介時若是兒子便讓他拜你為師如何?”
林近聞言心中微微一驚,他知道趙禎的兒子是都夭折了的,年初死的趙昕應該是第二個兒子,那下面要出生的便是第三個了。
“官家為何孩子還沒出生就與草民說這些?”
林近此刻心中有些可憐起這個千古第一仁君,即便後來的養子趙宗實繼承了他的皇位依然還生了濮議之爭的事端。
但是林近又不想答應此事,將來趙禎這個孩子還是會暴斃,這對於自己來說是個大麻煩。
“朕的兒子將來讓他跟你學治國之道,朕畢此生之力做不成的事,便讓他接著做。”
林近聞言一陣頭疼,你兒子能不能活過三歲都是問題,但林近也不能將此事說給趙禎聽。
關於趙禎的子嗣問題林近也有想過,他認為這趙氏皇族本身就有遺傳性疾病,內宮之中更是藏汙納垢之地,只要懂得此病原理之人稍加引導便可以致使其發病。
而趙禎又早早就宣佈只要誰為自己生下兒子,就立誰為皇后,所生的兒子立為皇太子,這些妃子都是大家族勢力送進宮來的,是為一方勢力代言的人,在內宮這充滿爾虞我詐的地方,她們為了爭權奪勢,為了家族利益什麼事幹不出來?
趙禎也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他見到林近為難的神色,自然能猜到林近在擔憂什麼。
“你認為朕當初求子心切,說了不該說的話?”
林近聞言也是目瞪口呆,這趙禎還真敢什麼都與自己說啊。
“官家既然知道為何還要說那種話?”
“朕的父皇沒說過這話,朕的兄弟又有哪個活著?”
林近此時是真的吃驚,宋朝皇族子嗣一直是個大問題,但具體原因也只是猜測並無真憑實據,肯定是內宮宮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你無需如此吃驚,就好像你前面所言,這些人對此事都心知肚明,你莫非以為朕真不知道子嗣夭折的原因?只是朕也無能為力制止此事罷了。”
林近聞言正欲開口,卻被趙禎打斷了。
“朕知道你想說什麼,又豈止後宮內鬥那麼簡單。”
林近聽趙禎如此說也是頭大,趙禎雖沒有明說但也不難猜,大宋這麼多勢力,後宮那麼多妃子,其他皇族子嗣或者太祖一脈除非都拖出來殺光,否則終其一朝都會如此無休止的繼續下去,因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林近道:“官家即便我收了這弟子,我也給不了他任何幫助!”
“這要看他的造化了!”
趙禎此時的語氣哪還有半分仁慈,彷彿那不是他兒子一般!
“朕便是打小在宮內長大的焉能不知其中的蠅營狗苟?”
林近此時也明白趙禎為何如此說了。
“官家如果相信草民,不如便聽我一句話,將來若是兒子便效仿當年劉皇后吧!”
劉皇后當時深受宋真宗的寵愛,卻沒生下一男半女,而她宮裡的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寵幸,懷了孕,大中祥符三年生下了趙禎。劉氏就把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嚴禁別人跟孩子說真相。於是這個皇子從小就叫劉氏大娘娘,一直認為劉氏就是自己的母親,直到劉氏去世之後,仁宗才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