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覺得自己最後一篇用白話文寫出來,大機率會被考官黜落。
考生的答卷都是經由謄抄和糊名的,即便趙禎在此也沒法幫林近過關。
林近第一張詩賦答卷自然不用提,幾位考官都是給標了一個“通”字。
主考官細細回味林近的三首詩後道:“此次發解試解元非此人莫屬。”
考官在批閱完答卷後,會拆開糊名抄錄考生名字發放下一場試卷。
主考官拆開答卷的糊名,準備抄錄考生名字,見到是林致遠,微微一笑,想起了趙禎前幾日召自己進宮囑咐的事。
而林近的第二張試經的答卷卻引起了考官的爭論。
林近以堯舜開始寫起,第一句就有些不對了,那段試經主要是歌頌的堯而非舜,然而林近先提及堯舜之賢德,後面通篇馬屁都拍在了趙禎身上。
什麼敬仰之心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又如黃河之水一發不可收拾。。。。。。
其中一位考官怒罵,此子將來必為倖臣爾,理應黜落。
另一位副考官則道:“你莫非覺得這份答題中所言有錯?”
那考官回道:“所言雖無錯,他開頭便是錯了,此句是讚美堯的功績,而他卻將舜也寫了進去。”
一位副考官又道:“既然提起堯又如何能將舜落下?世人提及堯必然要連帶著舜,反之亦是如此。”
幾位考官爭論許久,最終還是給林近透過了,這也是他第二場試卷結果等的久的緣由。
當拆開糊名看到名字的時候,主考官心中莫名一驚,又是林致遠,竟寫的如此溜鬚拍馬之言,無奈的搖了搖頭。
到了審閱第三道策論答卷時,一位考官看到林近的答卷竟然用的是白話文。
不由的道:“這個人是怎麼過得前兩場考試,為何第三場用市井白話答題?”
眾考官聞言也覺得稀奇,都是一個意思直接黜落。
宋人不用白話文寫文章,覺得白話文粗鄙,但林近的白話文也非是一般人能比的,行文流暢讀起來也是很有美感的。
那考官又說道:“咦!此文雖是白話文寫的倒是極為詳實,想來也是下了苦功的。”
眾人聞言紛紛搖頭,寫的再好也是要黜落的。
主考官卻是又想起了趙禎的話,“林致遠必會搞出什麼駭人聽聞的事情出來,你要盯緊了。”
想到此處開口說道:“拿過來給我看看。”
主考官接過林近的那份答卷,看了看也覺得匪夷所思,歷屆科舉沒發生過這種事,不由的又擔憂了幾分。
雖說只是發解試,但是這張答卷一旦否了,他也是無力更改的,若真是那林致遠的答卷,可就麻煩了。
細細讀過一遍,驚訝萬分。
思忖了片刻才道:“這張答卷雖然是用的白話文,但是這策論寫的確實極為詳實,而且觀點直指我朝馬政弊端,並給出了應對之法,讓人實在難辦。”
一位考官也接過答卷仔細讀了一遍,點點頭道:“不如去請群牧司的官員來看看吧!”
策論考的是馬政,群牧司也是派了兩位官員來此給考官答疑解惑的,只是並不被考官們重視,被安置在了貢院的待客之處休息。
主考官點點頭道:“派人去請群牧司的人來此。”
群牧司的兩個官員悠閒的喝著茶吃著點心,此時卻是清閒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