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不由的問道:“老師的意見呢?”
他對科舉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到了此時只能問問歐陽修的意思。
“參加省試,這次不中三年後再考。”
歐陽修的意思很簡單,我的弟子考什麼鎖廳試,走捷徑的事咱不做。
林近此時寧願沒來這裡,他有些後悔了,起碼鎖廳試比省試簡單。
“老師,學生覺得考鎖廳試比較穩妥一些。”
歐陽修在書架上搜集著書籍,“你的字首先就不過關。”
“省試或者鎖廳試,都需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
“殿試為詩、賦、論各一首。”
歐陽修說完也沒有理會林近有沒有在聽,只是整理著書架。
這幾天林近也查了些資料,考科舉必須要將四書五經背誦下來。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這些缺一不可,另外還需理解諸多註釋,才有一試的機會。
全部加起來有四十多萬字需要背誦,多其實是不多的,相對於後世的考試有些小兒科,但是林近古文基礎一般,這才是問題。
帖:《論語》十帖,貼是填空題。
墨義:《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墨義是問答題。
只要將書背誦下來讀透了貼和對並不難。
林近認為最難的是詩、賦、論、策的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而且題目只要理解錯了,即便寫的再好也是無用。
歐陽修從書架上取出一摞書放在書桌上。
“無論考省試還是鎖廳試,四書五經融會貫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字需多練,文章要多寫,才有機會。”
“為師不建議你參加鎖廳試,只因鎖廳試目前只有兩次機會。”
林近彎腰施禮道:“學生明白老師的意思了。”
歐陽修意味深長的道:“怎麼選擇你自己拿主意,這些書帶回去好好通讀,你才十五歲不要急於一時!”
歐陽修說的沒錯,林近的年紀還是童子試的年齡,參加省試太心急了些。
如果林近真的只有十五歲,讓他再等幾年也無不可,但他的實際年齡也只比歐陽修小几歲而已。
歐陽修無疑是自負的,他才華橫溢,他有這個資格。
林近不認為自己會抄幾句詩詞就多厲害,如果別人不提,他是羞於啟齒的。
他抱著歐陽修送給他的一摞書回了書院,沒有去見王安石,王珪他們,而是將自己關進院子裡,認真的將這些書整理了一下。
四書五經林近自己就有,然而歐陽修又送了他一套,裡面寫滿了註釋,還夾帶了很多便條,這無疑非常寶貴,這是花錢也買不到的東西,可稱無價之寶。
林近並沒有去看這些書,只因他的知識仍是千年之後的,一些文字的釋義與此時大不相同。
他拿起來另外一本書《禮部韻略》,這就是大宋朝官方字典了,勞記這本書對於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先解其意再去看那些書才能事半功倍。
林近如果用後世的知識去讀四書五經大抵會走偏,因為古今很多同字不同義,這樣讀書就會曲解書中的意思。
對於林近突然發奮讀書,許惜無疑是非常高興,她小心翼翼的陪在一旁直至深夜。
林近字不過關,這不能怪他,誰讓他習慣了鋼筆字呢!他還為了自己方便將鋼筆製作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