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煤爐雖然簡單,但是如意樓房間比較多,爐子用鐵質的成本也不會低,只是這個錢必須花。
秦宗在忙火繩槍的事,林近只得將這件事交代給其他鐵匠,為了方便移動,他還是給爐子設計了一個鑄制的外殼,裡面則是用黏土糊制,再加上鐵皮煙筒,爐子的造價也是不菲。
“這並不難,但是一定要注意放石炭的孔做出來必須一樣大,煙筒也是如此,必須統一大小。”
林近耐心的給幾個鐵匠講解著細節微末之處。
“給你們半個月的時間做五十個出來。”
幾個鐵匠點點頭,有人回道:“回東家,只要做出樣子,我們這麼多人,五十個很快就可以做好。”
林近想了想又道:“還有一樣東西也要做。”
他用筆在紙上畫著,“這樣一根鐵
管,一頭接著一個跟爐口一樣大的圓筒,另一頭是個把手。鐵管裡面有一根鐵棍,一頭接著十二根鐵柱,另一頭同樣是個把手。”林近筆下畫出來的正是壓制蜂窩煤的工具。
林近比劃了一下,“如此一扣一壓一提,就可以做出帶十二個孔的蜂窩狀煤球。”
有人問道:“東家這個是做何用?”
“這個叫蜂窩煤模具,你們按照我說的,對照圖紙做。”
“現在就做嗎?”
林近點點頭,“現在就做,我可以從旁指定你們一下。”
作坊裡的鐵匠有十幾個人,分出五個人做蜂窩煤磨具,其他人則去研究煤爐圖紙了。
林近一會兒在這邊指點一下,一會兒又去那邊指點一下。
“先做泥胎,測量好尺寸,然後融鐵澆鑄出來,鐵殼只是為了更結實,方便移動。
那邊又有人道:“東家這麼長的鐵管我們沒做過!”
林近無奈,“先製作一根長的鐵棒,然後做一個鐵板,將鐵板燒紅後裹在鐵棒上敲打成圓管,再用鐵水焊接一下介面。”
一個多時辰過後,煤爐那邊還在糊膠泥做模型,煤球模具卻先做好了。
林近將煤油塗在煤球模具上,對著揉好的膠泥團一壓,裡面就裝滿了膠泥,向上一拉鐵棒,“你們看看,這是不是十二個孔”
鐵匠們連連點頭稱是,“東家真是奇思妙想啊!”
林近將模具裡的膠泥蜂窩慢慢推出,地上出現了一個成型的蜂窩煤。
他指著膠泥球道:“爐口比這個略大一丁點就好。”
鐵匠們急忙拿尺子量了量,微微做了做調整。
“東家您看著模型可以嗎?”
林近一直在仔細觀察,這個模型與他記憶中的煤爐相差無幾了。
其實就是一個方形的泥坯胎,這麼多人用了一個時辰才做好,已經很慢了,但做的夠精細,他只要外殼做好,裡面的內膽用黃土膠泥就可以了。
“很好,記得煙囪和爐口必須統一規格。”
領頭的鐵匠吆喝道:“生火烤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