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司,掌天下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之事,以資邦國之用。
胄案,掌修護河渠、供給造軍器之名物,領軍器作坊、弓弩院諸務季料帳籍。鐵案:掌金、銀、銅、鐵、硃砂、白礬、綠礬、石炭、錫、鼓鑄。
孔目官相當於會計,主要負責管理賬目,林近一上任就要查賬,孔目官也只能給林近準備好。
兩案的賬目還算清晰,一些小問題林近也能看出來,但是這種事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他自然不會過於苛刻。
林近一邊檢視賬目一邊心中驚訝大宋的敗家,單單如去歲造幣作坊造三百萬貫鐵錢就用了將近五千萬斤鐵。
再加上農具、兵器、造船以及鑄佛像等用途的用鐵,大宋每年消耗的鐵已經達到了近一億多斤。
當然鐵錢也不是每年都鑄,但是這鐵的產量應該是不低了。
林近感覺再稍微發發力大規模煉出鋼,大宋這鋼鐵的產量足以開展工業革命了。
封建社會的工業革命?能不能行?
答案很明顯是不行的,貨幣還是鐵幣、銅幣,每年消耗大量的鐵鑄造那麼多,還是不夠用,一是外流的太多,二是北宋本身的經濟體量太大了,金屬貨幣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了。
林近天馬行空的又想起了李明禮,他人手招聘的如何了?也許他出發的時候可以分一部分人去倭國搶佔幾座銀礦,這樣中央錢行的存款準備金自己也不用發愁了。
鐵案和胄案的主管被林近叫到房間簡單吩咐了兩句就被打發走了。
林近來三司主要是為了改造床子弩和煉製精鋼,至於其他的他也不太想過多幹預,他只要關注著弓弩造箭院,然後借用職務之便搞到大量的鐵便可以了。
中央錢行的存款準備金,發賣股份可以獲得一部分,但是林近還是想做兩手準備,開採金銀銅礦無疑是最快的辦法,金銀銅鐵山上地下有的是,只是此時採礦能力不足罷了。
朝廷做事效率太低採礦還得自己動手,此時一些礦普通商人已經可以向官方承買了。
承買的意思就是與官府簽訂契約,開採出的礦石以商議好的分成數分成,一般為朝廷二成,承買人八成,剩餘的則是由官府出錢買,朝廷不買則可以自行發售。
但往往允許承買的礦都是舊礦老坑,以此時的開採技術也沒有多大利益可圖了,林近卻不這麼想,他很明白舊礦老坑有可能還埋藏著數之不盡的財富。
鐵案的主管剛剛回去屁股還沒做熱乎,就又被林近喊了來。
“將各監、務需要承賣的金銀銅礦山資料整理一下,儘快送過來。”
他要以中央錢行的名義承買金銀銅礦,採礦技術不夠,不是有火藥嗎?在大山裡偷偷的用就是了。
宋代官員下值很早,秋冬大概後世下午三點後官員們便下值了,夏季則會延後半個時辰下值。
林近攤子鋪的很大,他的事情彷彿永遠做不完,他的人手彷彿永遠不夠用。
大宋皇家書院裡方遂和李規一直在等著林近來。
林近只是忙併沒有忘記這件事,他下了值便來了書院。
“兩位久等了,現在我是分心乏術,時候不早了,其實書院裡最近也沒大事,現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無非還是要招聘教書先生。”
李規道:“這倒不是多難的事,今日不少人來此詢問,你沒交代我們只是讓他們明日再來。”
方遂問道:“你又要當值又要辦書院如何忙得過來?”
林近對此也很無奈,“所以才要你們幫忙,要做的事我都整理好了,咱們可以慢慢來。”
方遂道:“今日有不少官員差人來問,他們的子嗣何時可以入學。”
“你告訴他們過完上元節就可以來,束脩按照我寫的收就行。”
李規和方遂走了,林近則是找到了沈書瑤,既然她將來要做自己的女人,這書院的管理讓她幫忙盯著點也還說的過去。
沈書瑤自然也知道林家的女人都是要獨當一面的,他肯將事情交給自己又怎麼會不願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