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韓公廉領命離開。
林近這才起身帶著沈括出了御書房。
沈括一路跟著林近來到御膳房。
林近指著呲呲冒氣的茶壺,“這叫做蒸汽,朕讓你研究用蒸汽獲得動力,這種動力可以催動船隻、車輛行走,不需要再用人力。”
沈括聞言有些震驚,蒸汽他懂了,催動船隻、車輛,有些離譜了吧!
“這能行?”
“朕說行就行,給你三年時間研究出來如何?”
“臣怕是不能勝任!”
“朕讓你二十歲任一部尚書,是看重你,你若說不行朕就要換人了。”
“臣,怕做不到。”
林近也知道為難他了,但是不逼一逼又怎麼知道他有多大能力呢?
“朕允許你徵用任何人來幫你做事,需要多少經費朕也會提供給你。”
沈括道:“那臣就試試,不過,官家也得幫忙才行。”
沈括比猴還精,他明白既然林近提出來了,肯定是懂這個東西的。
林近呵呵一笑,“你打錯主意了,朕也不懂如何做。”
沈括苦著臉出了宮,今年他已經二十歲了,雖然經過幾年工匠生涯他懂了東西很多,但是用蒸汽做動力還是有點顛覆他的認知。
與此同時包拯終於返回了汴京城,包拯被趙禎貶去交趾,還在半路上又被林近召了回來。
這兩三個月,他一直在趕路。
包拯再返回汴京城的時候,這天下已經改姓林了。
他一路上也打聽清楚了朝中的變故。
林近如果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趙徽柔的兒子,他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這需要與林近對著幹才行。
不止包拯這樣想,其他大臣也是這樣想,林近不想將皇位還給趙家,可以說是路人皆知的事。
但是林近終究會老,會駕崩,事情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人們都這麼想,林近才能順利的登基,否則大宋朝早就亂套了。
包拯一回京,林近就接到了鄭戩的稟報。
他並沒有急著召見包拯,而是與政事堂的宰輔們商議,將包拯安排到了刑部尚書的位置。
包拯一臉懵逼的去上職了,林近自始至終都沒見他,這跟以前任命朝廷官員有很大的區別。
林近很清楚包拯的秉性,他覺得管刑律最好的人選就是包拯。
林近最在意的仍然是科學技術與律法的發展。
想要發展科學就要提前培養大量的人才,這就要解放勞動力。
總結下來就是該種地的種地,該做工的做工,該讀書的讀書。
林近整天在政事堂瞎琢磨,偏偏他想到的事情太多了,這讓大宋的官員們苦不堪言。
其中最難受的還是王安石和李規。
林近隔三差五的給他們下任務。
修改憲法的事還沒結束,又要他們修改刑律、土地法等等,總之事情越來越多,忙的他們焦頭爛額。
直到官員們都忍不住抱怨起來。
“官家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不能一件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