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四鄰殺的遍體鱗傷,遼國還在一旁舔著傷口,兩個公主更是被林近拐了回來。
耶律宗真即便氣的跳腳也明白此時的大宋已經沒有人能擋得住了。
他對於林近使用的火槍、火炮充滿了畏懼,宋朝四十萬大軍都被林近打敗了,遼國的騎兵又怎麼阻擋得住。
邊境雖然摩擦不斷,耶律宗真還是派出使節前往京城看望耶律翰裡太和耶律跋芹,並且想要與大宋進行和談。
耶律重元對此極為不贊同,他認為大遼不應該這樣低三下四,應該不承認林近的地位,併發兵討伐大宋。
遼國使節蕭惠與劉六符踏進大宋領土後沒多久林近就收到了訊息。
半個月後兩人就到了汴京城,蕭惠以前對林近還是有些照顧的,林近特意在皇宮裡進行了接待,並且讓蕭惠與耶律翰裡太和耶律跋芹見了一面。
對於和談的事林近並未拒絕,他剛登基也確實需要遼國的認可,雖然他早已經將遼國看成是自己的地方,但是在沒有決定要全面開戰前該利用的還是要利用。
蕭惠與劉六符對於事情如此順利覺得有些不真實。
耶律宗真的意思很簡單,先與大宋暫時和談,籍此要求派出一批學生到大宋求學,學習大宋的新知識。
他們的目標直指大宋皇家書院,因為他們覺得大宋的武器如此精良,就是因為皇家書院的存在。
和談進入實質談判階段,雙方你來我往提出自己的條件。
晏崇讓將遼國的要求上報給林近後,林近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
林近要求在河東路和河北路開通是數處宋遼商貿邊市,邊市交易必須以大宋的紙鈔作為貨幣。
蕭惠和劉六符對此尤為忌憚,將銅鐵幣換成紙鈔,這可不是好事情。
晏崇讓經營過多年大宋中央錢行,對於林近的意思也能猜到一二,他為了促成此事免不了進行一番解釋。
“只是交易的時候需換成紙鈔,比如貴方賣東西,收到的紙幣可以在邊市的大宋中央錢行兌換成銅幣,貴方是買東西則需要將銅幣換成紙鈔再進行交易。”
蕭惠摸不清裡面的門道,只得推辭說要詢問遼皇的意思,談判因此暫時擱置了下來。
蕭惠寫信給耶律宗真詢問要不要答應大宋的條件。
耶律宗真也是摸不清大宋的意圖,但是大宋允許遼國的派二十名學子去大宋皇家書院學習,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便花費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耶律宗真同意了這件事,並且將大遼最聰明的讀書人都挑選了出來,二十名都是十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只等和約簽訂後將他們送到大宋去。
雙方終於簽訂了條約,遼國承認林近的正統地位,允許大宋開通多處邊市,大宋則接納遼國的二十名學生進去皇家書院讀書。
與此同時沈括製作的橡膠輪胎也開始批次安裝到了車輪上。
蒸汽機雖還停留在研製階段,但經過林近在一旁的指導,也有了基本的雛形,離成功也不遠了。
在林近的要求下腳踏車、三輪車、馬車等一次各生產了一百輛,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幾十輛大馬車。
大年初一林近宣佈了大宋這兩年來最振奮人心的產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大馬車,這幾十輛馬車都是六輪馬車,鋼製的車架、木質的車廂,車窗更是用玻璃製作而成。
車廂長十米,裡面有幾十個座位,由六匹馬拉著。
車廂外寫著車輛行駛的方向,由皇城通向汴京城外城的十四道城門,每一條路線都有三輛馬車迴圈往復。
只需花費兩文錢,就可以坐著馬車橫穿整個汴京城。
林近站在皇城上宣佈展示開始。
車伕駕著馬車緩緩移動,沿著青石板路和水泥路向汴京城各個城區使去。
所有人都震驚這個龐然大物,人們聽說今天不收費爭搶著上車體驗。
一群群的孩童在馬車後面追著,場面異常的喜慶。
富弼、宋庠、歐陽修、韓琦、呂公弼、狄青及各部尚書在皇城上陪著林近觀看這場盛大的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