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登基十年,本應該封先父林簡為先皇,只是一直沒有人提,這事也就拖到現在。
韓公廉道:“這應該是禮部的事。”
蘇頌道:“司馬光並沒就此上過書。”
王珪道:“官家不想等了。”
韓公廉道:“我們一起上書如何?”
王珪道:“官家的意思就是想讓你寫份奏章上去。”
蘇頌道:“林家陵寢年久失修。”
韓公廉道:“我懂了,馬上寫。”
蘇頌和王珪相視一笑,告辭離開了。
很快韓公廉就上了一份奏章,內容是林家的祖墳年久失修,建議朝廷為林家修建皇陵。
奏章被送到政事堂,所有人都驚呆了,這麼大的事禮部從來沒提過,宰輔們也似乎將這件事忘記了。
是有意的還是故意的呢?
現在有人提出來了,該怎麼辦?
不管怎麼辦,這件事都繞不過禮部。
司馬光在韜光養晦,他彷彿不存在一般,很少參與朝中的大事。
林近對於歷史上的司馬光的事情知道的很多。
如今他沒有寫資治通鑑,但是他還是那樣極為隱忍的性格。
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最終被人翻盤,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富弼、文彥博和司馬光。
司馬光是一個極為守舊的人,他任禮部尚書十年,從未提及為林家建陵寢的事,說明他本心就不認同林近這個皇帝。
他期待著有一日恢復趙家的江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等到林近老了,趙徽柔的兒子長大了。
然而林近點了一下韓公廉,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司馬光怎麼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十年對司馬光來說也是一種煎熬,大宋的變化太大了,各種利益糾纏在一起,誰上去也改變不了既成的事實。
林近已經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大宋所有人,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換做趙禎能做到嗎?
司馬光再保守,再惦記趙家,也明白以後大宋的皇帝只能姓林,否則天下人都不會答應。
司馬光特意去拜訪了范仲淹。
范仲淹雖然身子還硬朗,卻也只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許多事情也看開了。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趙家的,也不是林家的,更不是士大夫的。”
“司馬忠實你可明白?”
司馬光道:“唉!官家還有幾十年的在位時間,只怕到時候福康公主的兒子更願意姓林。”
司馬光從范仲淹那裡回到家中就提筆寫了奏章,寫的自然是為林家選一處建陵寢的事。
幾日后王珪和蘇頌的奏章也遞了上去,他們的奏章卻是提議封林近的父親林簡為先皇,大哥林遠為王爺。
如果將大禮補足,林家正統的地位也就徹底確定了,世人都明白的事,大臣們又怎麼會不懂。
蔡襄和歐陽修也不敢攔著,現在的局面已經攔不住了,即便林近想要讓位,大臣們也不會答應。
他們的利益已經跟林家綁到一起了。
鐵軌上咆哮的火車,馬路上跑著的汽車,海里遊的輪船,這都是鉅額的財富。
大宋早已行成了新的利益分配規則,每個人都有份,他們捨不得自己那份財富就只能被林家這輛火車拉著前行。
將江山還給趙家?
趙家如果秋後算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