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娶的是更是耶律宗真的妹妹,所以林近並不想留著這些人。
總之該做的都做了,至於結果就看蕭家的命運了。
林近交代完政事又出了宮,他去檢視蒸汽機的進展了。
皇城前那條火車軌道已經拆除,又在外城建了一處火車站,韓公廉的工部已經著手施工汴京城到洛陽城的鐵軌了。
東京到西京整整四百里的路程,修建這處鐵路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林近堅持花這筆錢,他明白基建的重要性,他心中早已做好了規劃,先建設汴京城到洛陽的鐵路,隨後是洛陽至京兆府,汴京城至揚州,揚州至杭州。
這其中還要解決橋樑的問題,其中黃河大橋和長江大橋才是最難的,估計要許多年鐵路才能貫通南北。
好在只要滅了遼國和高麗,這片土地就再也沒有強敵了,未來幾十年時間足夠他折騰。
位於汴河邊的蒸汽機作坊吸收了大量人才,汽車、火車、輪船同時研究,工作人員達到了一千五百人。
這些機械林近都沒有讓他們量產,他們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改進,一臺機械製作出來剛落地,就立刻又開始新型號的設計製作。
鋼材的需求量暴增,林近不得不再下令多建幾處鍊鋼作坊。
林近從來不吃獨食,即便他當了皇帝也是如此,大量的股份被賣了出來,手裡有閒錢的人自然不可能再錯過這種好機會。
大宋上下都知道官家的專案必然是穩賺不賠的,有了錢作坊建來不費吹灰之力。
國庫裡的錢大多被林近投資建各種作坊和基礎設施了,只有三千萬貫備用金用來救急救災用。
朝廷每年的收入幾乎是有多少花多少。
而老百姓們此時可種植的作物太多了,再加上種子的改良,土地的合理分配,導致他們都富裕了起來。
家家戶戶開始翻修房子,各種小作坊開始興起。
沒有錢的可以找投資錢行貸款,但是要接受錢行的評估才行。
隨著水泥路逐漸覆蓋,運輸越來越方便了,大宋境內的人們都在忙著掙錢。
這在以前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朝廷的官員對林近篡位還有些意見,大宋的百姓們卻已經將林近當做君父了。
因為他們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孩子都能讀書識字了,這其中歐陽修和劉永年可以說功勞很大。
當然主要還是林近捨得往教育方面投錢。
如今距離他登基已經過去了六年,除了一些偏遠的地方,人口聚集地大多都建了私塾。
一直對林近愛答不理的范仲淹在看到大宋的巨大變化後,也不得不發自肺腑的歎服林近的才幹。
但是想讓他認錯那是不可能的,范家有範純仁開作坊的收入可以說日子過的很不錯。
而範純禮和範純仁更是在朝中擔任著不低的官職。
林近除了比較大的佈局外,朝中其他瑣事根本不想參與,他覺得管那些小事有兩位宰輔在就夠了。
大多都是交給政事堂商量,除非呂公弼和韓琦爭辯不清的時候他才出面做個決策。
林近突然覺得做皇帝不香了,整天被關在宮裡無所事事,他除了釣釣魚就是調戲宮裡的女人。
百無聊賴之下他在宮裡建了處小作坊,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裡面研究各種小物件。
突發奇想他想做一下機槍和狙擊槍,反正材料都有慢慢研究就是了。
林近一沉浸進去就不可自拔了。
宮裡的嬌妻美妾一時也不香了。
大家都很無奈,尤其是趙徽柔,林近始終不肯碰她,她馬上就要成老姑娘了。
她整天捧著林近寫的翻來覆去的讀,與此
同時也把蕭觀音給帶偏了。
兩人一商量隔三差五的就去小作坊裡找林近讓他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