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
靜姝在返程的公交車上想著發生的一切,想著自己連累了吳依,各種複雜的情緒佔滿了內心,結果坐過了兩站才反應過來,又昏昏沉沉的走錯了路,好不容易到了吳依的住處,吳依看著靜姝狼狽的神情也就猜出了結局,她本想安慰靜姝,可還沒有開口眼淚卻忍不住滴了下來,於是扭過頭去。
靜姝走過去抱著吳依:
“吳依,我沒用,我真沒用,都怪我,一切都怪我”
“我不怪你,我們都要好好的”靜姝點了點頭,兩個人抱在一起流淚了了許久。
靜姝陪了吳依兩天就被吳依趕回了學校,靜姝準備每天下午上完課就往吳依住處陪吳依,第二天一早再趕回學校也被吳依拒絕了。為了讓靜姝安心,吳依讓靜姝在圖書館給自己借了些文學書籍,由於臉上還沒拆線,她也不好出門,於是便窩在宿舍看書。
一個人的時候她才能夠真正發洩自己的情緒,想著這些日子自己經歷的一切淚流滿面,她把自己蒙在被子裡大哭了一場,先前在靜姝面前表現的多麼堅強,現在的她就有多麼脆弱。
而靜姝雖然在學校,每晚也一個人偷偷的躲在被窩裡哭,原本她以為的美好邂逅最後變成了一場欺騙,自己還成了小三,害的吳依受傷,每每想起都深深自責。兩個人都替對方著想,卻也只能各自獨自療愈傷口。
過了大半個月,吳依拆完線,傷口還沒有完全痊癒,疤痕還是很明顯,靜姝陪著吳依剪掉了齊肩的頭髮,特地留了一簇長髮遮擋疤痕。
轉眼間靜姝放寒假了,吳依陪著靜姝一起回了老家,順便祭拜下自己的親人。吳依到家後看到自己家門的那把大鎖,門前的場院長滿了枯黃的野草,屋頂也被野草侵佔,老屋在冬日蕭條的景象中更顯得破敗。開啟門一股黴味夾雜著溼氣迎面撲來。地上滿滿的都是積灰,她把包放在了桌子上,徑直的走向祖父的遺像前,從口袋裡掏出紙巾擦去上面的灰,心裡唸叨:
“爺爺,我回來看你了”不由得眼淚掉了下來,目光移到一側父親的遺像,接下來再是母親的。擦了擦眼淚後,吳依走進了自己的房間,一切顯得那麼陌生而又熟悉,小時候一幕幕都在她眼裡浮現。
沉思中的吳依被靜姝的喊聲打斷了,原來是靜姝來喊吳依去她家吃飯,靜姝媽媽特地給兩人做了家鄉的小吃。靜姝媽媽看到吳依臉上的疤痕心疼的詢問,吳依就說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弄傷的。所有的事情兩人都沒有靜姝的家人提過。
吃過飯後,靜姝和吳依一起到村子裡轉悠,這幾年吳依一直沒有回家,看到老家的變化,她不由得向靜姝驚歎道:
“這才幾年,你看我們村裡的樓房磚房多了不少?”
“是啊,你好幾年沒回來了,現在大家打工賺了錢回家後都攀比著蓋房子,有好些人也在外面買了房子都不回來了”
“攀比也能理解,你說農村人一輩子的奔頭不就是供孩子上學、蓋新房子,給孩子娶妻生子”
“是啊,也就是過年還熱鬧點,以前暑假回來,村子裡都沒多少人,別看房子越來越多,可一個個都是一把大鎖鎖著,我們小的時候大家留守兒童那麼多,現在好多小孩子都去了城裡上學,我們小學的時候一個班級三十幾個人,現在一個鄉的孩子才能勉強湊一個小學”
“你說有時想想大家圖什麼,在城裡租住在城中村,吃的最差住的最差,好不容易蓋個新房子,一年到頭空著,不過孩子接在身邊是好事情,留守兒童太可憐了,雖然孩子們去城市裡上的是一般的民工子弟學校,那也比農村教育好些,而且還能跟在父母身邊,現在社會資訊發達,留守兒童很難管,所以很多孩子都沒教育好”
“這就是農村的現狀,聽我們很多學長學姐說,畢業的時候心高氣傲,過了幾年靠著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在城裡買了房子,後面兩個人供著房貸,日子過的緊巴巴,還不如回家種地”
“你們好歹有個高文憑,起點就比我們高很多,想想我們這些沒有學歷的人在社會上更難混了,年年在外打工,有幾個人能真正留在城市的,最後還是得回到出生的地方”
“現在大學生多如牛毛已經不稀奇了,我們農村出生的孩子想在城市立足都比較難,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以說是兩代人的努力”
“現在國家在號召建設新農村,我想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靜姝笑了笑:“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了,咱們去爬山吧,就去我們小時候經常去玩的地方”兩個人嬉笑著準備爬山,以前經常走的林間小路早已荒草叢生,早些年被開墾的山地也早早的被灌木叢和荒草覆蓋,山也比小時候茂密了許多,畢竟退耕還林的政策落實多年,更多的青壯年流動到了城市打工,以前被大家珍視的土地大多都荒廢了,只留些位置好平坦的土地供留守老人耕種。兩個人好不容易爬到山脊上坐下,感覺如今的自己遠沒有了小時候身手敏捷。看著遠處的村莊在湛藍的天空下格外寧靜。
“靜姝,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都想著離開這裡,去大城市打拼,但在城市呆久了,發現還是家鄉最有人情味,最貼心”
“同感,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故鄉承載不了夢想,他鄉容不下肉身”,等我們出去開了眼界後,不管城市再累,哪裡機會多啊,能接觸更多在這裡或許一輩子也很難接觸到的東西,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但有時看著我爸媽他們雖然大半輩子呆在這個小鎮子上,他們就是山村留守者,過著簡單忙碌的生活,但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