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
錢明逸想了想,道:“劉兄,此文最好不要呈遞禁中。”
“官家看後或許會將其壓下來,畢竟官家向來仁慈,不喜殺人。”
“不如,我們將此文率先公佈於民間,待由民間小報宣傳起來,官家定然會知曉。”
“這篇文章,道盡家國大義,盡顯我大宋將士骨氣,必然會引得無數百姓追捧,到那時,民意滔滔,官家自然會站在我們這邊!”
“有道理,可以!可以!”劉湜認可地點了點頭。
其面帶笑容。
已經在想像此文問世後,民間百姓瘋狂追捧的場景了。
錢明逸眼珠一轉,又說道:“劉兄,此文可否也署上我的名字?”
“劉兄莫誤會,我怕到時此文一出,那些反對者都會攻擊你,若署上咱倆的名字,我也能為你分擔一些壓力。”錢明逸補充說道。
劉湜的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他豈不知錢明逸的目的。
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下來。現在的他,需要幫手。
翌日一大早。
劉湜便尋了三十餘位抄寫工,將這篇《武將死戰論》抄錄起來。
午時剛過。
此篇文章便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流傳開來。
歐陽修看過劉湜和錢明逸的《武將死戰論》後,不由得勃然大怒。
“豎子只為得諫名,卻絲毫不懂武事!”
歐陽修雖未曾領過兵、打過仗,但卻也受到了范仲淹和富弼的一些影響。
對大宋當下武將、特別是邊境武將的情況非常清楚。
三川口之戰。
錯不在劉平、石元孫,當時的情況是誰去誰輸。
若此次朝廷斬殺了石元孫,將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
大宋有能力的純粹武將並不多。
若打了敗仗,要麼戰死、要麼被俘自殺,那一旦宋遼開戰、必然會有武將為了活命而投敵。
如此重懲武將,儼然就不把武將當成人。
武將需有骨氣,需有死戰之志,但若未戰死而被俘就是辱國,就應當自殺明志,保留氣節,那誰還敢去打仗!
以後,哪個正經人還會去入伍!
恐怕那些流民、閒漢寧願當乞丐都不願當兵了。
這將嚴重破壞大宋的武官生態。
文官死諫,諫後升官發財,武將死戰,只能是白白浪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