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蘇良早早來到御史臺,泡茶、研墨、且又讀了一遍《武將死戰論》。
然後大筆一揮,寫上了文章名:《駁武將死戰論》。
兩個時辰後。
蘇良面前的宣紙上,仍只有一個文章名。
蘇良苦讀十餘年聖賢書,再加上後世的一些知識體系加持。
寫這樣一篇主旨明晰的文章並不難。
只需誇讚一番大宋將士。
虛抬其地位。
再將《武將死戰論》的一些過激觀點一一反駁,便可減少民間怨氣。
但是,蘇良覺得這樣還不夠。
他覺得他還可以多做一些。
《武將死戰論》中,處處充滿了對大宋士兵的鄙視。
這不僅僅是劉湜和錢明逸的傲慢,還有大宋的武將士兵們確實不爭氣。
大宋採取募兵制。
軍人型別可分為禁軍、廂軍、鄉軍、藩兵。
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禁軍。
其他的兵種,完全就是湊數打雜。
家庭貧苦可入伍,破產百姓可入伍,流民乞丐可入伍,盜賊造反者依然可被招安入伍……
他們的工作內容,基本就是修建城堡、製作兵器、修路搭橋、運糧開荒等。
和當老百姓沒什麼區別。
除了少數胸懷大志但卻無處施展的將領外,大多數將士入伍的目的都是為了吃糧。
什麼保家衛國,什麼建功立業,什麼馬革裹屍,什麼戰死沙場……
他們連這些字都不一定認得。
在大宋,什麼是好男兒?
能夠金榜題名,跨馬遊街,赴瓊林宴的那群人才是好男兒。
其餘的,都是低人一等。
大宋的將士們地位低下,大多都是在混吃等死,毫無鬥志。
想到這裡,蘇良頓時有了靈感。
別的他做不了。
但至少能給大宋計程車兵們提提氣,增加一下他們的責任擔當與榮譽心。
以文人筆,喚醒武人刀。
蘇良打好腹稿後,拿起一支狼毫筆,快速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