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汴京街頭的民間小報驟然多了起來,並且聚焦著同一個主題。
“小希文蘇景明。”
民間小報的標題各個奪人眼球。
“起死回生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朝堂新貴蘇良蘇景明的變法之道。”
“大變範希文,小變蘇景明,朝堂新政的移花接木之術。”
“範富之後,新政變法的臺諫官——蘇良蘇景明。”
“子承父業,範希文私生子蘇良,是結黨徇私還是富國富民?”
“監察御史蘇景明的背後靠山,撼動半壁江山的朝堂相公。”
“朋黨餘音,新變革者蘇景明的變法之路。”
……
民間小報為了牟利,什麼話語都敢編。
由於都是黑作坊,即使是包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幕後的指使者。
變法二字,對多數不明情況的百姓而言,可能只是意味著一些法令措施的改變。
但對當下朝堂的大部分官員而言。
變法,是在篡改祖宗之法,會使得天下官員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升官更難。
會使得士大夫官員們的仕途更加坎坷,使得他們做官更累更難,使得他們的後世子孫難以恩蔭入仕。
他們自然強烈反對。
……
近午時,御史臺察院內。
蘇良的桌子上足足堆起了半人多高的民間小報。
諫院的歐陽修、何郯、趙抃,御史臺的唐介、範鎮、周元、呂誨,皆有貢獻。
汴京城的各個衙門,論探聽民間訊息,臺諫絕對能稱得上第二名。
第一名是難以撼動的皇城司。
蘇良翻看著各種小報,一臉無奈,哭笑不得。
“這……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我怎麼可能是範希文的私生子,我若是官二代,就不這麼努力了!”
“大變範希文,小變蘇景明?這話怎麼聽著怪怪的,不像是好話!”
“我蘇良何德何能,竟然能令歐陽永叔、包希仁、唐子方等人盡為我所用,太高看我了吧!”
“這……這是要捧殺我啊,這種手段,實在是太陰狠了!”
“唉,上次是私德攻擊,這次完全是空穴來風,這群人都不會用點新鮮的方式來陷害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