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
蘇良在御史臺前舌戰百官的事蹟便傳到了汴京城的各個衙門,以及汴京街頭。
輿論完全是一邊倒的趨勢,所有人都在力挺蘇良。
那些稱蘇良與範富結黨徇私、沽名釣譽的傳聞通通都消失不見了。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
是蘇良面聖出來後,提了兩盒官家御賜的點心。
這兩盒點心,意義非凡。
意味著官家在告知所有人,他並不會因民間那些無稽之談責罰蘇良。
頓時,群臣緘口。
趙禎最近處理問題雷厲風行,乾脆利落,官員們都不願去觸這個黴頭。
……
深夜,夏竦的一處私宅內,臥室。
夏竦靠在一張躺椅上。
其剛洗完腳,便有兩名婢女為其小心擦拭,而後將他的腳抱在懷中,以防腳寒。
與此同時,另外一名婢女正在為夏竦輕輕揉按著腦袋。
夏竦閉著眼睛,眉頭微微皺起。
他沒想到官家竟然如此厚待蘇良。
而今朝堂上大部分人都力挺蘇良,這讓夏竦甚是惱火。
他甚是後悔,後悔當時在進奏院案時,為何沒有再狠一些,令蘇良外放離京。
而今,蘇良已漸漸成勢。
這個朝堂,已不是曾經夏竦可翻雲覆雨的朝堂;當下的官家,也不是夏竦眼裡那個仁善過度,易聽諫言的官家了。
這種逐漸失勢的感覺,令夏竦甚是不爽。
若範富二人歸來,第一個被外放的相公定然是他。
夏竦喃喃道:“為今之計,還是要先將蘇良搞下去,這小子,實在太狡猾了!”
……
翌日。
昭文館三名官員、史館五名官員、集賢院四名官員、太常禮寺兩名官員、宗正寺三名官員。
共計十七名官員一起遞上辭呈。
有的因病、有的因年齡、還有的自認能力不足,紛紛請辭。
這一次,趙禎做得乾脆果斷,直接準了所有的辭呈。
很顯然,這十餘名官員定然是做官有失,擔心蘇良找到罪狀後彈劾,故而無奈請辭。
民間百姓將此事稱為:蘇景明一辯,罷盡十數京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