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午後,開封府。
當包拯看到蘇良臉上洋溢的笑容,便知其定是想出興開封府商貿之策了。
他當即將蘇良請進後衙茶室。
並拿出了趙禎年初賞賜的貢茶,小龍團。
此茶,一斤值金二兩,甚是珍稀。
陳執中曾得一餅,將其視之為珍寶,家有貴客,才會拿出來展覽一番。
別人都稱包拯不通人情世故,過於耿直。
其實,分人。
不久前,陳執中與夏竦來開封府,連白水都沒有喝上。
能入包拯眼裡的人。
包拯對其甚是熱情,付賬都會搶在前面。
而他不喜歡的人。
三言兩語聊完公事後,根本不會再行客套之事。
二人相對而坐,品了兩口茶後,蘇良從懷裡拿出一張大藤白紙,上面繪製了一副魚骨狀腦圖。
“希仁兄,你先看,而後我再慢慢解釋。”
包拯接過大藤白紙,認真看了起來。
魚骨圖下方。
寫著四個大字:南郊市集。
而魚骨(大骨、中骨、小骨)上,分別是:汴京擁堵、宗室貴族、百姓生計等多行小字。
包拯看完後,疑惑地望向蘇良。
蘇良輕啜一口茶湯,道:“此策非興開封府商貿之策,而是以富恤貧之策,更是彰顯開封府為天下第一府之策!”
聽到此話,包拯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蘇良繼續道:“我大宋商貿日趨繁盛,百姓遷徙越來越頻繁,而汴京乃天下最宜居之所,以後,人必將越來越多。當下的汴京城已甚是擁堵,每逢市集,車馬難行,以後情況只會更甚。”
“汴京街道日日擁擠,其主因,在於日常補給供應的車馬攤販繁雜無序,停留過長。”
“每逢早晚,各色販賣豬羊兔魚、菜果生鮮、冠帽鞋布、鳥獸花朵、煤炭器皿等日常物品的百姓皆成群結隊進城。”
“有當街叫賣者,有供於酒樓客棧者,有集聚於富人宅院後門等待出售者,還有專供於某些貴人者,使得汴京城內擁擠不堪,站在街上,一眼望去,滿是運貨叫賣的百姓。”
“然,百姓們費心費力,錢財卻大多為宗室貴族、豪商巨賈所賺,他們的收益甚是微小。”
“我認為,可在南郊擇數千畝地,建一集市,名為:南郊市集,為那些奔波的攤販農戶所用。令人人皆有攤位,並置貨倉。而後由朝廷統一價格,規劃整體運送路線,減少中間人參與,令百姓有利可圖,免於有貨而難以售出,處處受到宗室貴族的鉗制!”
包拯面帶興奮,非常認可地點了點頭。
他知開封府數月。
自然知曉汴京城的擁堵原因。
攤販農戶們拼了命地朝著汴京城鑽,只為養家餬口。
但是汴京城牙子無數,很多貴族商賈更是控制買賣。
價格全都是他們說了算。
普通百姓若想在汴京城安身立命,要麼用錢行賄,要麼有貴人當靠山。
比如,相國寺的集市攤位。
若想在那裡擺個攤位,定然要賄賂那裡的大和尚們。若無錢行賄,便只能在大路上叫賣,能否賣得出去,全憑天命。
在汴京城,一個殺豬的屠夫,其豬肉賣的好不好,不取決於豬肉的品質,只在於有沒有後臺。
有後臺者,豬肉一斤十貫都有人競相來買;無後臺者,只能被奸商不斷壓價,而後薄利售出。
商貿往來,處處都是人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