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欣然同意。
大名府乃是朝廷的北大門,必須要有軍事重臣把守。
歐陽修善於處理民政,但在軍事佈局上,遠遠不如在慶曆四年主編過《武經總要》的曾公亮。
經歷過此事後。
朝臣們都開始自我反省,朝堂也變得逐漸安靜下來。
很多官員都想不通,為何蘇良和歐陽修能提前預知河患,並且面對朝堂大多數官員的反抗時,仍能據理力爭。
就連御史臺的官員們都特別好奇。
依照他們對蘇良的瞭解,蘇良並不是很通曉河務。
御史臺,察院內。
“蘇御史,能否告知下官,你和歐陽學士為什麼就篤定河道會崩決呢?”監察御史裡行呂誨一臉好奇地問道。
一旁的周元也扭過臉來。
蘇良微微一笑,想起了在河岸上巡視時,他也曾問過歐陽修這個問題。
歐陽修回了一句令蘇良肅然起敬的話語。
蘇良當即也便拿來用了。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此話度(思量)之,錯又何妨!”
說罷,蘇良便挺起胸膛走出了屋子。
呂誨和周元望著蘇良的背影,感覺其甚是高大。
此類話語,官家和士大夫官員們也總掛在嘴邊,但真正身體力行,將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寥寥數人耳。
“歐陽永叔與景明,真君子也!”呂誨忍不住稱讚道。
……
六月五日,上朝日。
群臣集聚於大慶殿內。
蘇良睡眼惺忪,有些疲累。
昨晚,四個月大的蘇子慕黏上了蘇良。
不讓唐宛眉抱,不讓桃兒抱,不讓唐澤抱,只要蘇良抱。
蘇良抱著他,他依舊不睡覺。
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緊緊盯著蘇良,小嘴咿咿呀呀,對著蘇良講個不停。
且小手還指著蘇良的嘴,讓蘇良也說話。
蘇良一臉無奈,從三皇五帝講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從小紅帽的故事講到白雪公主……
蘇子慕鬧到二更天,才沉沉睡去。
而這時,蘇良幾乎要起床了。
近日朝堂事少,蘇良盼望著朝會能短一些,以便他回御史臺補個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