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月。
倚老賣老的高若訥便將臺諫的官吏們幾乎彈劾了一遍。
彈劾之事,大多都是雞毛蒜皮。
但有兩人,他始終不敢招惹。
一個是御史中丞唐介,他實在找不到唐介的錯失之處。
另一個是知諫院歐陽修。
歐陽修身上的彈劾點非常多,但高若訥似乎是擔心歐陽修再寫文章罵他,一直沒有動手。
大機率是在憋大招。
臺諫官們習慣了高若訥的套路後,也學著蘇良那樣:理會他一下,便算是自己輸了。
與此同時。
首相陳執中和樞密使夏竦在朝會上大讚高若訥。
二人稱高若訥擔任臺諫官後,整頓臺諫風氣,效果甚佳,使得臺諫官改掉了諸多陋習。
百官都應學習高若訥這種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為官態度。
趙禎也不好反駁二人,當即也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這讓高若訥底氣甚足。
甚至覺得自己是臺諫中最亮的那一束光。
他絲毫不知。
臺諫官們都稱他是:雞蛋裡挑骨頭的小丑,頭髮絲中尋跳蚤的老腌臢貨。
……
六月二十七日。
包拯上奏,歷時近五個月的南郊市集已然建成。
由開封府挑選出來的數千家攤販農戶皆已入住,貨品正在搬運中。
七月初五乃是黃道吉日。
南郊市集將會舉行一場盛大的開集儀式,儀式由汝南郡王趙允讓、曹國舅曹佾和包拯三人共同主導。
趙禎甚是歡喜。
此事一成,不但能緩解汴京城內的擁堵現狀,更是拓寬了天下第一府開封府的包攬之力。
對朝廷和百姓都有巨大裨益。
……
七月初五,天色大亮。
蟬鳴不停,有些燥熱。
蘇良握著一把蒲扇,一邊扇風,一邊看著新鮮出爐的進奏院邸報。
這時,一名內侍跑來告知他。
官家令其換上便衣,隨之一起前往南郊市集。
片刻後。
蘇良坐上了趙禎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