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貝州城內,燈火通明。
軍賊頭目王則帶著一眾親信朝東門逃竄而去。
當王則見到“釋迦佛捏福圖”後,便知大勢已去。
然而他剛至東門,便被文彥博帶領著一眾將士團團圍住。
一番搏殺之後,王則被生擒。
不多時。
張得一也被擒住,戰鬥逐漸進入尾聲。
王則作為軍賊之首,生擒之後,就地正法實乃便宜了他。
依照常規,當以檻車押送至汴京城,驗明正身後,再處以極刑。
至於前貝州知州張得一,若在戰亂中被誤殺也就罷了。
若未死,需交由中書、御史臺同時核審,方能治罪。
畢竟他是士大夫官員。
……
蘇良雖未參戰,但卻一直遠遠地瞧著。
這種搏命之戰比他想象的更加慘烈。
活著。
除了靠實力外,還要靠幾分運氣。
他實在無法想象。
如果自己未能以科舉入仕,迫於生計壓力而從軍,那將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場景。
當下的軍伍問題,根本不是多一兩名良將能改善的。
大宋勢弱,國力不足,民多貧乏,乃生反賊。
欲避免這種殺戮與慘劇,還須得全宋變法,從源頭上遏制這些不穩定因素。
……
天大亮,戰事基本結束。
文彥博已命驛兵向汴京、大名府同時通傳收復貝州城的訊息。
與此同時。
各個地方州郡都開始了抓捕妖黨的行動。
……
正月十五日,貝州城。
城內已趨於平靜,但百姓顯然無法過一個正常的上元節了。
但慶曆八年乃是閏年,又閏在正月,下個月依舊能再過一個上元節。
而此刻。
文彥博和蘇良依舊還處在忙碌中。
二人要整理好王則與張得一的罪狀,還要擬定出受賞將士的名單。
只有做完這些,二人方能安心回朝。
文彥博和蘇良在整理罪狀中,最恨的不是軍賊王則,而是貝州知州張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