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午後。
蘇良一行途徑西京洛陽,在城中尋了一家客棧落腳,準備歇息兩日再啟程。
近日,天氣愈加炎熱。
眾人一路風塵僕僕,再不洗漱一番,換身衣服,渾身都要臭掉了!
自蘇良離開西北後,營指揮劉大志便帶著五百騎撤離了。
不過曹護的護衛隊,又新增三十名士兵,同時還有一個百人小隊在暗中護衛蘇良,確保安全無虞。
而今,蘇良乃是個香餑餑。
各地州府的官員都想見一見他。
那種舉杯敬酒,逢場作戲的場合,蘇良實在不喜。
為避免麻煩。
他便不再夜宿驛站,而改住城中客棧。
在西北境內,由於地廣人稀,蘇良並未感覺自己名聲在外。
來到洛陽城後,蘇良才知自己的名頭到底有多大。
街頭巷尾的百姓皆在議論他。
在百姓眼裡,他已成為了一位可一口氣連砍二十八顆腦袋的砍頭御史。
文武雙全,文堪比歐陽修,武堪比狄青。
入夜。
蘇良等人吃過晚飯,緩步走在洛陽城大街上。
沒多久。
蘇良看到前方街角的一處露天茶棚前,圍滿了百姓。
他踮腳一看,發現一名說書先生正欲說書,不由得也來了興致,準備聽個一兩段再走。
啪!
醒木一敲。
一名面相儒雅的說書人高聲道:“列位看官,我們今晚講一位當朝的大人物,蘇良蘇景明!”
蘇良一愣,沒想到看熱鬧竟看到了自己身上。
“這位蘇良蘇景明是何許人也?”
“他是慶曆二年進士,我朝最年輕的監察御史,在垂拱殿對同僚用過過肩摔的一位猛人,其舌如劍,唇似槍,曾罵得兩府三司的相公都啞口不言!”
“接下來,我與諸位道的,不是朝堂論辯,而是近期發生在我朝西北邊境的一個真實故事:蘇景明千里緝兇,西夏國相低頭致歉。”
“不久前,咱們這位監察御史得知有西夏賊虐殺百姓,割舌挑釁後,親率十餘騎護衛,夜奔西夏角囉城!”
“那西夏角囉城是什麼地界,駐兵足足有三萬,且皆是西夏皇族族兵,戰鬥力非常兇猛。試問,十餘騎怎敢與三萬西夏兵為敵?”
“啪!”醒木再響。
說書人提高了聲音說道:“蘇景明便有這個膽氣,因為他一張嘴,便抵得上十萬騎兵!”
……
人群最外圍,蘇良老臉一紅,喃喃道:“過譽了!實在過譽了!”
……
與此同時。
各個地方的裁兵行動都進入了尾聲,其他臺諫官們也都紛紛踏上歸程。
與蘇良這趟驚天動地、蕩氣迴腸的西北之旅相比,其他臺諫官們面臨的大問題沒有,小問題卻是層出不窮。
其中最為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