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近午時。
陳執中呈遞致仕奏疏,懇請回青州種田養老。
趙禎當即令翰林待詔丁度擬詔,加授陳執中為觀文殿大學士,封英國公。
大宋對待致仕的高官向來優待。
只要活得久,即使賦閒在家,依舊能不斷提升虛職。
甚至有的官員在死後依舊能夠升職,使得家族子弟不斷受益。
虛職代表著榮譽和待遇。
一般情況下,官員致仕,俸祿減半,但如陳執中這種,定然是全額髮放俸祿,家族子弟也會在入仕中受到特別照顧。
就在這時。
三名銀臺司的內侍抱著三大摞奏疏來到垂拱殿內。
趙禎不由得一愣,滿臉疑惑。
除非遇到重大事件,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如此多奏疏的。
當即,趙禎認真地閱覽起來。
約一刻鐘後。
趙禎抬起頭,面帶憂思之色。
這些奏疏分別來自樞密院,三司,中書門下的禮儀院、審刑院、大理寺、國子監,還有昭文館、集賢院、秘閣等館閣。
約有五十多封奏疏,全都上奏了一件事。
“臺諫勢大,已成私黨,欲凌駕中書之上,若不抑之,必將貽誤朝政。”
眾官員紛紛請求趙禎限制臺諫之權。
因臺諫官合班上奏,使得陳執中罷相,很多官員都對臺諫產生了畏懼甚至排斥之心。
“唉!”
趙禎長嘆一口氣,有些無奈。
在王拱辰、錢明逸、李定、高若訥離開臺諫後,臺諫在唐介、歐陽修的管轄下,同心同志,幾乎擰成了一股繩。
往昔。
某個臺諫官彈劾,往往難以成勢。
甚至臺官與諫官之間也經常互相彈劾,爭論不休。
但當下,凡遇大事件,臺諫彈劾,幾乎都能合班論諫,聲勢巨大。
其中,受到抨擊最嚴重的便是蘇良。
有官員稱,蘇良一邊博直名,一邊與歐陽修、包拯、唐介等人交往過密,絲毫不知避嫌。
有官員稱,臺諫成今日之勢,主罪在蘇良,他便是使得臺諫結私黨的串聯者,不將其外放,無法制衡臺諫之權。
有官員稱,蘇良借經筵官之名,多次誤導官家決策,實乃貪權誤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