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後。
京東路地界,兗州官道上。
秋陽朗照,涼風微拂。
官道兩側的松杉鬱郁蒼蒼,傲然挺立。
樹叢中不時傳來秋蟲的鳴叫聲。
趙禎自打出了開封府,便一直撩窗觀景,笑容就未從臉上消失過。
歐陽修與蘇良也甚是開懷。
這番秋日曠野之景,遠比官衙中那一疊疊的案牘更令人心曠神怡。
就在這時。
車隊突然停了下來。
歐陽修與蘇良不由得從馬車窗戶中探出頭來,看向趙禎的馬車。
趙禎緩緩走下馬車,來到路旁。
然後,他在張茂則的陪同下,朝著旁邊的一處高坡走去。
歐陽修和蘇良面帶疑惑,也連忙下了馬車。
此處官道甚是荒涼。
周邊景緻與其他地方並無差別,那高坡上也是雜草叢生,他們不知官家為何要去那裡。
這時,護衛隊長曹護快步走了過來。
“歐陽學士、蘇御史,官家想在此處遠遠瞧一眼泰山,二位可先歇息片刻。”
歐陽修和蘇良不由得同時朝著那高坡處望去。
高坡前方,有一道綿延起伏的山脈。
那個方向正是泰山。
歐陽修和蘇良互視一眼,瞬間便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此時,官家宜獨處。”
泰山對趙禎的寓意與一般人完全不同。
自趙禎繼位以來,朝臣們都會有意地規避“泰山”這個名字。
其主因。
便是當年宋真宗的“天書降神,泰山封禪”。
自真宗皇帝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民間爭議不斷,更有許多主戰的官員認為此盟約乃是喪權辱國之舉。
真宗皇帝擔心自己在歷史上留下汙名,在數名佞臣的建議下,自導自演了這麼一場泰山封禪。
希望以泰山封禪粉飾太平。
但卻演砸了!
自古以來,封禪泰山的都是什麼人物?
有統一天下,開創帝制的始皇帝;有開疆擴土,威震百蠻的漢武帝;有建立東漢,光武中興的光武帝;有開創永徽之治、滅高句麗、西突厥的唐高宗;有鑄就開元盛世,恢復絲綢之路的唐玄宗。
能夠前往泰山封禪的帝王。
或建一時盛世,或開疆擴土,或創下前所未有之功績。
如此才有資格前往泰山向上天匯稟,皇權天授,是為正統。
也告知萬民,君王乃是替天帝掌管天下,權力至高無上,造反者皆為逆天命而行。
但真宗皇帝有何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