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七日。
趙禎下詔,擢拔范仲淹為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這是時隔五年後,范仲淹再次位列宰執官。
中書規制變成了一相四參。
而後,趙禎令群臣細閱王安石與司馬光二人共同撰寫的《論齊州變法總況書》。
兩府三司的主官、臺諫官們還閱讀了那一竹筐齊州變法總彙文書。
……
二月初一,垂拱殿內。
全宋變法第一次內朝集議開始。
中書、樞密院、三司、臺諫、學士院等主要衙門的官員,盡皆到場。
王安石與司馬光則是特招入內,當下二人未履新職,仍舊是州官。
官員們各個興奮。
就連夏竦在入殿前都與文彥博和范仲淹聊了幾句變法事宜。
既然反抗不了,便只能加入。
……
稍傾。
趙禎大步走入殿內,群臣齊齊拱手。
趙禎坐下後,面帶笑容,開門見山地說道:“近年來,我朝苦不抑兼併久矣,佃戶流民、造反剪徑之徒不斷增多,更有人稱‘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已到了不得不變之時。”
“全宋變法之首策,理應是抑制田地兼併之策,而後再逐步實行青苗、免役、方田均稅、農田水利、市易,均輸六法,富國富民,眾卿對此總策可有異議?”
抑制田地兼併之策。
即重新丈量土地,以田地質量優劣、田產數量劃分等級,以不同級別,設定不同賦稅額度。
此舉可逼得大地主階級分田於民。
減少貧民、佃戶、流民,減弱貧富差距,以此維穩底層百姓,使得地方安定。
丈量出來的黑戶田地,從免稅階層流出的田地,皆能增加朝廷國庫收入。
富國富民,一舉兩得。
此話剛落,參知政事張方平第一個站了出來。
“官家,臣有異議!”
“不抑兼併雖使得我朝出現大量豪紳地主階層,將民間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但也並非沒有益處。正是因為不抑兼併,土地流轉入大量富戶手中,才使得田地高產,很多無地之民以經商謀生,促進了商貿發展。”
“臣擔心,抑制田地兼併之策頒發後,雖能降低貧富差距,然田地產量恐怕會下降,此外,雖有官招商之策在前,但我朝商貿流動,勢必下行!即使此策依舊能富國富民,但使得商貿流動減弱,非好事也。從長遠來看,未來我朝的國庫收入更依賴於商稅而非田賦。”
“臣認為,富國富民的同時,也應再立興商之策,比如降低商稅,以惠商賈。”
張方平雖在三司使的位置上做得不長,但他比其他人更懂得商貿的重要性。
這時,吳育站出來說道:“臣覺得張副相所言有理,臣建議在抑制田地兼併之策頒發後,將全宋商稅至少降低一成。”
“臣附議。抑兼併後本就不利於商賈,不對其施惠,必造成動亂,如果小商小販都消失了,那商貿還如何流動!”宋庠開口道。
當即,夏竦也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