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
東明縣縣令吳南和縣丞許大有,以方便三位相公監察鄉情為由,將主簿、縣尉、縣學諭等官吏都叫了過來。
足足消耗了近半個時辰,眾人才出發。
期間,范仲淹三人並未催促。
他們也想看一看,如此短暫的時間,這些官吏到底能如何改造長水村。
……
約半個時辰後。
范仲淹等人來到了長水村。
這個村子就如同大宋北方的許多村子一般。
在一眾低矮的茅屋瓦房中,夾雜著幾家甚不協調的高牆大戶。
王堯臣拿著五等簿,朝著站在後面的數名東明縣縣官說道:“我們此次前來,乃是為監察戶等情況,此簿與現狀的差距可大?”
“不算大,這……這是……一個月前的資料,我們為了更加精準,準備再確定一遍,所以一直都在修改中。”吳南有些惶恐地說道。
他根本不敢稱差距大。
因為本月才收了免役錢,若差距甚大,便是縣官失職。
而這時。
縣丞許大有補充道:“三位相公,長水村共有一百三十五戶人家,戶戶皆可查,此簿資料乃是我親自走訪查問,可能有小問題,但絕不會有大紕漏!”
聽到此話。
范仲淹三人便手拿五等簿,朝著村民家中走去。
五等簿上記錄了村民的田產、男丁、家中牲畜數量、年收糧食等。
在檢查中,可檢視田契、家中男丁、牲畜、存糧等。
不過這些皆能造假。
范仲淹等人又不認識這些百姓,田契之上到底是不是本名,很難說。
一旁。
長水村的里正一直跟著,村民回答不出的問題基本都是他來回答。
一個時辰後。
范仲淹等人走訪了七家百姓,家家皆與五等簿上對應的戶別一致。
不過,三人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比如,有一家的牛棚都已處處生塵,但裡面卻栓著一頭老黃牛。
還有的糧倉內,有糧食灑在了外面。
這對惜糧如命的百姓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還有人家明明傢俱齊全,卻是倉中無糧,圈內無牲畜。
吳南、許大有和長水村的里正一直誇讚新法策略,稱此策讓百姓有了田產,有了空閒,乃是利國利民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