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
蘇良離開了曹府。
那句“自汙可自保,奮進難善終”一直在他的腦海裡縈繞。
要提升武人地位,實在太難了。
莫說滿朝計程車大夫官員不會答應,官家也絕對不會答應。
官家確實仁善。
可一旦涉及趙宋江山之大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祖宗之法的價值。
趙禎深受已故皇太后劉娥影響,多數為君之道,皆是劉娥口傳心教。
他比任何人都知曉何種方式可使得趙宋江山穩固。
武將絕不可過高提舉,乃當下君臣都信奉的穩固大宋江山的真理。
因為他們知曉安史之亂、陳橋之變,皆是武人過強所致。
只有蘇良一人知曉。
武人過弱,將會導致比安史之亂破壞力更大的“靖康之恥”上演。
那才是大宋的劫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恥辱。
……
翌日。
蘇良去了垂拱殿。
他向趙禎請求在民間募集重騎兵的合適人選。
蘇良的理由是:中央禁軍年齡偏大,他欲培養可戰十年之重騎,年齡小一些的新兵學習能力也更強。
趙禎覺得也有道理,當即便點頭同意了。
蘇良並未向趙禎彙報“禁軍士兵,日趨糜爛,毫無鬥志”之事。
他還沒想好要如何講,才能引起朝廷重視。
並且現在的禁軍,也不是完全沒有戰鬥力。
趙禎經常在年末檢閱諸軍,在排面上還是能看的。
只是沒有了鬥志。
在戰場上,鬥志比戰鬥力更重要。
因為在生死麵前,喪失了鬥志,根本展現不出戰鬥力,即使不喪命,也只能成為逃兵或俘虜。
……
四月十五日。
蘇良透過皇城司與開封府的告示和府報,公開招募重騎兵人選。
要求是:十六歲以上,二十二歲以下,非兵籍,身體強健、孔武有力、膽大心細、無不良嗜好,擅於騎射、認字者優先……
人人皆知,此乃天子親兵,待遇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