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74章:趙允讓為女籌嫁禮,蔡襄呈遞《生子不舉圖》

七月十二日,近黃昏。

放衙後,蘇良走出御史臺,準備回家。

隨著變法逐漸走向執行階段。

變法司眾人也逐漸迴歸各自的衙門,唯有議事時才會聚集在變法司。

當下乃是聽取官聲民意的關鍵時期。

范仲淹待在政事堂、王堯臣待在三司,富弼、曾公亮、梁適待在樞密院、蘇良待在御史臺,顯然更易得到來自各個地方州府的反饋。

王安石依舊在知東明縣,且幹得熱火朝天。

他是完全不挑職位差遣。

不嫌苦,不嫌累,幹勁十足。

在哪個地方幹,就能在哪個地方造福一方。

司馬光都笑稱:介甫若能在東明縣三年,百姓必立雕像,人人都是他的孃家人。

不過預計今年年末,王安石就會被調回三司。

他在三司的功用顯然更大。

……

御史臺門外。

吉叔的馬車已在外等候多時。

御史臺距蘇宅並不遠,蘇良不喜坐馬車,喜歡散步回家。

但如今他在汴京城名氣甚大,很多人都認識他這張臉。

再加上,他的那篇《論樞密院與三衙之失疏》放在知恥館後,有一群窮酸學究,日日嚷著蘇良敗壞朝廷國法,要與他理論。

蘇良為避免麻煩,只得坐馬車歸家,且隨行皆有護衛。

透過這篇《論樞密院與三衙之失疏》,蘇良對大宋的一些讀書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聖人道:讀書,可修身明理。

但有些讀書人不但不明理,而且一旦涉及危害到他們的利益。

他們便如強盜般,根本就不講任何道理。

他們打心底認為:武人就是比文人低一頭,武人就是應被文人驅使,武人只能為將,文人才能為帥……

與他們想法相同的。

還有學士院和館閣裡的一些候補閒官。

這些人有一種迷之自信。

認為自己讀過幾本兵書,便是被窩裡放屁——能文能武。

上馬可安邦定國平天下,下馬能提筆寫錦繡文章。

朝廷若不重用。

他們就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實乃珠玉蒙塵。

時常寫詩詞自憐,去勾欄買醉。

甚是矯情。

其實,朝廷視他們如雞肋。

若不用,畢竟是一群有功名之人,若用,又不堪大用。

蘇良思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