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行街,和樂樓。
客舍內。
歐陽修、蘇良與蘇洵暢聊著變法之事。
所聊內容涉及吏治、軍事、商貿、農事等多個方面。
蘇洵涉獵極廣。
言語間,借古言今,引物託喻,引得蘇良與歐陽修讚不絕口。
其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盡寫胸中之言。
這與蘇良和歐陽修的文章理念甚是契合。
小蘇軾與小蘇轍乖巧地站在一旁,認真聆聽,連坐都不敢坐。
由此足見蘇家的家教之嚴。
三人暢聊了大概半個時辰後。
蘇良笑著道:“明允兄,今日一聊,真是頓覺相見恨晚。不知你準備在汴京城待多久,若空閒較多,我們可以多敘一敘。”
“是呀,今日一聊,老夫亦是受益匪淺!”歐陽修也附和道。
蘇洵一臉謙虛地說道:“二位官人,客氣了,客氣了!我此番遊京,一方面是以文章拜謁歐陽學士,另一方面是為讓這兩個兒子也長一長見識。”
“我計劃的是,在汴京城小住兩個月,這裡的好書較多,準備多借閱一些書籍,讓兩個兒子多長些學問,待臘月再返鄉,不耽誤過年節就行。”
蘇良望向不遠處的一摞書籍,頓時明白了。
很多讀書人都願在汴京讀書。
因為汴京書多,且很多書籍都有批註版。
這些批註甚是珍稀。
代表的乃是當下最主流的想法,最能提高學問。
對意在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而言,更是大有裨益。
汴京城的很多書鋪都提供有借閱書籍的服務。
這是其他州府難以與之相比的。
從這點兒,蘇良也能看出蘇洵望子成龍的願望,儼然是希望二子都能走上仕途。
而他也有再次參加科舉的打算。
這時,歐陽修大手一擺,道:“明允,街頭書鋪能有幾本好書?不如去看一看館閣藏書。這樣吧,你需什麼書籍,列出名目,老夫幫你借閱就行。”
汴京城藏書最多最全的地方,自然是館閣。
館閣書籍可供士大夫官員們借閱。
很多官員借閱後。
都會令家中子侄或有意走向仕途的族人抄錄閱讀。
此已成常態。
也算得上是士大夫官員們的一種特殊福利。
聽到此話,蘇洵直接激動地站了起來。
“歐陽學士,這……這……實在……實在是太感謝了!”
對好書之人而言,這份恩情尤為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