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日,午後。
御史臺臺院。
蘇良望著官家批覆的關於他申請借調上四軍五百精兵與五百重騎兵對練的文書,有些哭笑不得。
同意倒是同意了。
但要求蘇良必須拿著文書親自前往樞密院找夏竦用印。
樞密院執掌軍機,調兵遣將必須要經過樞密院。
唯有加蓋了樞密院印,蘇良才能去三衙借調士兵。
本來,官家派遣內侍,或者蘇良去尋富弼、曾公亮、梁適皆能完成此事。
但趙禎要求蘇良必須親自去找夏竦。
前不久。
蘇良的“假死計”害得夏竦大病一場。
三日前,夏竦才重回樞密院,開始正常處理政務。
趙禎的出發點是好的。
為了朝堂和諧穩定,有意令蘇良向夏竦當面致歉,讓二人不至於鬧得那麼僵。
但蘇良卻明白,二人的矛盾根本就不可能緩和。
因為不是一類人。
蘇良看不上夏竦,而夏竦也視蘇良為眼中釘,肉中刺。
夏竦一直認為,若不是蘇良從中作梗,與一眾朝臣孤立他,他早就是首相了。
夏竦尤為要強。
直到現在還幻想著自己能以六十六歲高齡再次拜相。
“罷了罷了,低頭道個歉也不會少塊肉,他都被黃土埋大半截了,我還與他一般見識作甚!”
蘇良想了想,拿起文書便奔向了樞密院。
樞密院,又稱西府。
掌兵符、武官選拔除授、兵防邊備、軍師屯戍之政令。
樞密使之下。
有副使、直學士、都承旨等官員,約三十餘人。
院下有兵、吏、戶、禮、刑五房,還有承旨司、編修司、兵馬司、機要庫等。
日常行走的吏員有近千人,與中書省的人員配置大致相當。
不過在蘇良一篇《論樞密院與三衙之失疏》的作用下,當下的樞密院比往昔要冷清一些。
蘇良在一名吏員的引領下,大步走進樞密院。
一些官吏看到蘇良後,轉身就走,還有數人見到蘇良打個招呼後,也迅速離開了。
蘇良並未感到意外。
臺諫有監察之責,有權前往任意一個衙門訪聞糾談,然後直接向官家或中書上奏彈劾。
官員們,本就見而避之。
更何況。
前不久蘇良的一紙彈劾,直接動了樞密院的元氣,就連樞密使夏竦都病了許久。
樞密院的官吏自然不怎麼歡迎蘇良。
一名吏員將蘇良引至前廳後,一箇中等身材、約四十歲左右的山羊鬚男子走了出來。
“蘇御史,哪陣風將您吹來了?歡迎來到樞密院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