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清晨。
天微微亮。
大慶殿,百官齊聚。
兩府三司、館閣、宣徽院、學士院、群牧司、中書門下的制敕院、舍人院、禮儀院等及九寺五監的主官們。
盡皆站於大殿中。
蘇良站在眾臺諫官中間。
有唐介與歐陽修站在一旁,不遠處還有一個包拯,無任何官員敢走過來對蘇良冷嘲熱諷。
片刻後。
趙禎大步走到御座前。
眾臣齊齊拱手行禮。
趙禎坐在御座上,環顧下方,開門見山地說道:“今日臨時召開朝會,只為議一事。”
“近日,關於侍御史兼知雜事蘇良為我大宋隱相之事,在朝堂與民間鬧得沸沸揚揚,眾卿如何看待此事?”
很快。
一名館閣官員率先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民間百姓所言非虛,蘇良作為臺諫官,不但與兩府三司諸相公交好,與外戚曹家親如一家,而且深受聖寵。他之所言,朝廷往往盡皆接受,變法司儼然成了蘇良的一言堂,此風絕不可漲,為了我大宋江山的長治久安,臣建議,將其外放歷練!”
他剛說完,又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歷朝歷代,權相出,則國運衰,而今蘇良已有權相之兆,當下蘇良之勢漸與兩府齊平,其話語權越來越重,此非朝堂良態。”
此官員剛說完,便又有數名官員同時站出。
“官家,蘇良作為臺諫官,以監察之名,已破壞我朝朝綱,若朝堂事皆由變法司做主,兩府三司皆聽蘇良之言,豈不亂乎,有朝一日,朝堂必危若累卵,甚至皇權都將受到威脅。”
“我朝將相權以財、政、軍三方分隔,並以臺諫監督,意在防止相權獨大,然今日,蘇良與文相、範相宛如忘年之友,與曾相公、富相公私交甚篤,與三司使更是來往過密,蘇良一人,便能號令兩府三司的相公為其所用,此等權勢,令人生懼……”
“官家,全宋變法乃是全朝官員共同為之,臣相信,即使沒有蘇良,我們也一定能富國強民,完成變法大業。”
……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時間,許多官員都站了出來。
待這些臣子附議完畢。
趙禎看向下方,朗聲道:“贊同將蘇良外放的官員都站到中間來,朕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
頓時,近百名官員都站了出來,人數幾乎佔了殿內臣子的一半。
至於兩府三司的相公、臺諫官,都未曾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