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耶律宗真一籌莫展之時,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帶著數名遼臣走了過來。
他們皆看過了大宋寄來的《與遼國皇帝書》。
“皇兄,天下哪有一國之主向他國之臣致歉之說,宋人不過就是趁著我大遼內亂,火上澆油而已,我們應立即罵回去!”
“是啊,陛下,臣認為,宋人不過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不敢戰,我們一旦示弱,他們反而會蹬鼻子上臉!”
“陛下,我們必須還擊,讓他們知曉,無論何時,我大遼不可欺!”
“陛下,大皇子明明就是中了宋人的詭計,宋人詭詐,乃是以變法之策害我大遼,絕對不可在他們面前示弱!”
“陛下,論軍隊戰鬥力,我大遼乃當世第一,豈能容忍宋人在我們面前聒噪!”
……
“夠了!”
耶律宗真瞪眼道:“當下,朕知曉不能向宋人示弱,朕需要的是一套可行之法,如何在不起戰事的情況下,解決此事!”
這時,耶律重元站了出來。
“皇兄,宋人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上月初,南朝萊州才剛剛爆發動亂,據說死傷了數千人!”
“由此可見,南朝變法根本沒有我們聽到的那般成功,他們的朝堂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穩定,甚至很多利益受損的商人估計也都憋著火呢!”
“臣猜測,這封書信不過是宋人虛張聲勢之舉,他們見到我們變法失敗,故而來嘲笑我們,去彰顯他們變法的成功。宋朝計程車大夫官員,向來愛面子,喜好打腫臉充胖子。咱們若真強硬起來,他們絕對不敢戰!”
“臣弟建議,可派遣五萬大軍駐紮到邊境,若能鎮住宋人,他們自會遣使與我們和議。若他們真敢戰,臣願為使臣與宋溝通。宋若依然要戰,臣建議迅速出兵,將他們的變法成果毀掉,大名府甚是富饒,我們若能搶掠一番,絕對比變法更易補充國庫。打贏後再和談,我們還能繼續提高歲幣數量……”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遼臣們紛紛應和。
一方面是因耶律重元所言之法,確實是當下最好的策略;另一方面,則是因耶律洪基犯錯,未來耶律重元也是有機會成為皇帝的,這些臣子自然要捧著說。
耶律宗真想了想。
也認為大宋極有可能是在虛張聲勢。
畢竟,所有遼人都知曉,大宋厭戰,最喜花錢買平安。
“可行。你今日便率領大軍,前往邊境,先震懾,後和談!只要不引起全面戰爭,朕便算你首功,此外,宋遼邊境的榷場儘量不要停。”耶律宗真說道。
榷場貿易,對當下的遼國非常重要。
遼國變法失敗,導致一些大族瘋狂斂財,囤積居奇。
百姓苦不堪言,急缺香料、茶業、瓷器、稻米、絲織物等日常用品。
“臣弟遵命!”耶律宗真重重拱手。
……
半個時辰後。
耶律宗真來到耶律洪基的房屋前,令人開啟了門鎖。
耶律洪基看到耶律宗真,當即就跪了下來。
“父皇,變法萬萬不可停啊!一旦停止便前功盡棄。當下的新法之策,確實對我朝有利,那些吸朝廷鮮血的豪門大族若不配合,就直接嚴懲,殺掉他們都不足惜。不然我們與宋的差距將越來越大……”
耶律洪基在變法過程中,已篤定遼國的毒瘤就是那些豪門大戶。
大宋的變法精髓也是剝削豪門大戶,以厚朝廷,以厚百姓。
故而他堅定不移地施行此策,相信只要夠狠,便能像大宋那樣,取得累累碩果。
耶律洪基誇讚蘇良,也並非為了害蘇良,而是他真正將蘇良當成了自己的變法之師,對蘇良的各項理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