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
遼國三司使劉六符帶著大皇子耶律洪基來到了白溝河對岸。
此次,劉六符為談判主使,耶律洪基為副使。
一萬騎皮室軍先是在河對岸狂奔了一個時辰,然後才開始安營紮寨。
此舉。
自然是為了彰顯氣勢,以助於談判時更有底氣。
但在富弼和蘇良眼裡。
這明明是——
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他們篤定:當下,遼國根本就不敢傾國而戰。
……
當日下午。
富弼和蘇良收到了劉六符發出的談判書,邀請二人在白溝河上談判。
一聽是劉六符這個老對手。
富弼不由得甚是興奮。
這個老傢伙雖主張和平,但當年因在盟約上寫歲貢還是歲賜,與富弼差點兒沒有打起來。
耶律重元聽說前來談判的使臣乃是劉六符和耶律洪基,心不由得涼了一大截。
口中喃喃道:“皇兄,你真是要置我於死地啊!”
劉六符主和,與耶律重元向來不對付。
至於耶律洪基,二人表面上是一對關係融洽的親叔侄,但涉及皇位之爭,彼此都不想讓對方好過。
本來,因遼國變法失敗。
耶律洪基名聲大跌,得罪了諸多遼臣,使得耶律重元名望上升了許多。
但而今,耶律重元戰敗被生擒。
比耶律洪基更丟人。
自遼開國以來,他算得上是被大宋俘虜的最高職位的契丹皇族。
這樣一個被俘虜過的人。
除非日後能有改變遼國國運的大功績,不然很難獲得繼承皇位的資格。
入夜。
富弼與蘇良來到雄州城州衙的一間書房內,商議明日談判之事。
一直到深夜,二人方才帶著笑容離開。
……
翌日,近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