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詩賦之論,讓書生士子們思索了許久。
對一名視詩賦如命的讀書人而言,這個解釋根本無法反駁。
而對那些只願將詩賦當作仕途工具的讀書人而言,反駁更是意味著對詩賦的褻瀆。
人群外圍,數名民間小報的撰寫人。
以同伴的背部為桌,研墨鋪紙,筆走龍蛇,寫得飛快。
僅僅將歐陽修這番觀點謄寫雕印在小報上,便能大賣特賣,賺一筆巨財。
……
稍傾。
蘇良笑著開口道:“諸位可接著問詢,我們都會給出解釋,但僅限三日。三日後,若有人在暗地裡詆譭科舉改制之策,那恐怕就要去開封府與包學士聊一聊了。”
聽到此話。
很多人才逐漸緩過神來。
很快,一名身穿襴衫的太學生站了出來。
“三位官人,科舉取士歷經多年,而今規制已趨完善。考前查驗應考人卷首、家狀,考中有鎖院之制,考後又有彌封謄錄之制,使得考官無法徇私,考生無法作弊。”
“然官學取士,私考(即教諭、學正等組織的考試)、公考不斷,如何保證公正?尤其是縣學、州學考試,若被一些豪門大族壟斷,選官之權落入地方官員之手,寒門之弟恐更難有出頭之日!”
聽到此質疑,王安石站了出來。
“官學取士,意在破‘一考定終生’之規,使得所選人材皆足以有為於朝廷。至於如何防範徇私舞弊,也請諸位放心。”
“月月有考,需齋長、學諭、學錄、學正、直講等縣學、州學官員同時簽字過審,缺一人,成績便將作廢。若有徇私舞弊之事,那定然是地方官員沆瀣一氣,多人參與。事涉多人,便不可能密不通風,無人得知。”
“當下,朝廷對私己而害新法之官員,皆從重從嚴懲罰,若有不平之事,天下書生士子可透過驛站信箱、御史臺、開封府等衙門舉報揭發,有一個抓一個,輕則除名勒停,重則徒刑流放,更重者可依法斬之!”
“另外,也請大家相信朝廷!選官乃國之大事,朝廷定然會保證公允性,不會讓任何一名治國之才埋沒於鄉野,也不會讓任何一名濫竽充數的無用無德文人入仕為官!”
“即使當朝宰執徇私枉法,朝廷也一定會將其繩之以法!”
王安石的話語擲地有聲,乾脆果斷地表明瞭當下朝廷對舉才選官的態度,令眾人不得不信服。
……
就在這時。
又有一名讀書人站了出來。
“三位官人,你們說得倒是冠冕堂皇!但我們明顯看出,貢舉在減額,而官學取士可能三年五載都不一定會選拔出一批新的官員。此套策略一出,讀書人入仕將越來越難,這……這不就是在砸我們讀書人的飯碗嗎?”
“對!入仕名額越來越少,而天下的讀書人卻是越來越多,這種競爭太大了,接下來,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難!”有人附和道。
書生士子們圍聚此處,反對這套變法之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套策略讓入仕變得越來越艱難了。
聽到此話。
蘇良緩緩起身,走到書生士子們的面前。
“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