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司衙門。
蘇良剛進門沒多久,文彥博、張方平、宋庠三位相公便急匆匆趕了過來。
變法司一眾人員,齊聚議事廳。
首相文彥博率先開口道:“諸位,《省官名錄·汴京篇》可審查完畢?官家派我三人來變法司共審此名錄,要求今日午時前,必須對外頒行此策!”
“啊,午時前頒行?”
范仲淹、蘇良等人都是一臉驚。
官家急於頒行此策,定然是出現了一些變故。
文彥博長嘆一口氣。
“因昨日五名官員跳河之事,今晨,銀臺司足足收到了近五百份反對裁官之策的奏疏,預計還會持續增加。”
“有官員稱裁官之策易使得朝綱崩壞,有官員稱變法司官員沽名釣譽,使得官家背上了‘薄恩寡義’的罪名,還有官員稱,裁官之策違逆祖宗之制,乃是鳥盡弓藏之計……”
“官家大怒,將御案都掀了,然後告知我三人,午時前便要頒行此策,震懾這些心中只有自己沒有朝廷的官員。”
聽到“鳥盡弓藏”四個字。
蘇良不由得理解了趙禎此時的心情。
心寒如冰。
憤怒如雷。
曾經,官家對士大夫官員們過於優待,恩賞不斷。
今日,剛剛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很多人就講出此類誅心的狠話了。
大宋這些中底層計程車大夫官員們。
單拎出來一個,敢逆龍顏者甚少,可一旦成眾,能將大慶殿掀翻。
他們自認有士大夫官員這層身份庇佑,自認法不責眾,尤其是還擁有對付慶曆新政時裁官的經驗。
心中篤定,最後妥協的一定是官家。
並且。
這些擁有“進士出身”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皆擔著實職、要職。
對朝廷造成的破壞性要比未曾入仕計程車子和門蔭官大多了!
五官投河,就像在一堆乾柴堆中扔進一支火捻子,徹底引燃了一眾官員的反對情緒。
……
這時。
富弼將《省官名錄·汴京篇》文書拿了出來。
“變法司已核查完畢,本就欲午時前交由中書和官家。”
文彥博接過名錄,與張方平、宋庠一同看了起來。
不多時。
三人都皺起眉頭。
每個官職後面,都決定著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興衰。
汴京城的官政吏治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