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天寒依舊。
柳枝抽出嫩芽,桃樹陸續結出花苞。
汴京城內,雖沒了年節的氣息,但依舊熱鬧。
身穿襴衫的書生士子揹著書箱進入學舍,酒樓茶肆的索喚(即外賣員)小哥提著食盒穿行在大街上。
驛站的步遞、馬遞揣著剛剛出爐的邸報從進奏院奔出,一輛輛載滿貨物的馬車從數道城門駛出,前往全宋各地。
汴河之上,帆檣如雲,一艘艘商船駛向遠方。
新的一年,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從年節中走出,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
……
與此同時。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親筆道歉信也傳到了汴京城。
正如大宋君臣所料。
耶律宗真將所有的罪過都推到了正使蕭述和副使耶律照的身上。
他稱二人擅作主張,不擇手段,欺瞞君上,此舉嚴重破壞了宋遼之間的關係。
遼國朝廷必將嚴懲不貸。
此外。
遼國價值一百二十萬貫贖金的物資,已陸續運送到邊境榷場。
耶律宗真另送五百隻羊向大宋致歉,希望雙方共同維護和平,增強商貿交易,互利共贏。
這個結果,基本都在意料之中。
此次,遼國完全輸了理。
在他們不敢與大宋掀起戰事的前提下,便只能低聲下氣地致歉賠償。
……
二月初七,清晨。
蘇良來到御史臺,泡好一壺茶。
剛開啟今日的小報,便看到一個令他皺眉的標題。
“士農工商,國之四民,孰為首,孰為後乎?”
此標題內容,源於昨日一名商人與三名書生的鬥毆事件。
昨晚,樊樓。
城西的雲錦綢緞莊掌櫃上官雲,在酒醉之時,手提狼毫,在樊樓的屏風上寫下一行字。
“士農工商,商為首,士次之,工第三,農居末。”
剛好,此話被三名書生看到了。
便找其理論。
在書生們眼裡,“士農工商”才是正確的順序,絕對不容更改。
上官雲稱:商正上行,士正下行,朝廷重商而輕士,實乃必然之勢。
雙方意見不合,爭論無果,趁著酒意,大打出手。
最後都去了開封府。
小報上這篇文章,號召天下百姓討論一番在當下全宋變法的前提下,士農工商該如何排位。
“無聊!實在是無聊!”蘇良撇了撇嘴。
“士農工商”一詞,來源於《管子·小匡》,原話為: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
管仲說此話時,並未排序。
只是道明瞭普遍存在的四大職業,即:做官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