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六,汴京城天氣漸暖。
儂智高造反之事並未對百姓造成什麼影響。
甚至,談論者都不多。
畢竟,大宋這些年來的造反者也不算少,最後的結局都是被剿滅。
全民變法論的熱度依舊在發酵。
甚至有百姓向變法司、大理寺、開封府等衙門呈遞狀書。
提出了諸多利國利民的建議。
涉及領域有輕徭薄役、興修水利、減免刑罰、救濟貧困、加大醫館建設等。
對百姓特別看重或反覆提出的問題。
變法司都會給予回覆,並前置公示解決之策。
但是,也有一些奇葩的建議。
比如:希望朝廷建造巨型神農像以求豐收、在大河之上建造浮動宮殿讓官家入住數日以防洪澇決堤,提倡全民使用咒語、符咒等手段驅除病魔等。
針對這些建議,變法司大多都會建議他們多讀書。
……
四月初八,近午時。
一道來自益州路(即後來的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司公事洪仲的急奏。
震驚了整座朝堂。
兩府三司的相公、大理寺、臺諫的主官,迅速奔向垂拱殿。
洪仲急奏上稱——
三月二十六日晚,眉州知州祖良身中十三刀,當場死亡。
眉州通判陸青暫知眉州之事,路刑獄司正在審查中,但截至三月二十八日午時前,仍未有任何線索。
他懇請朝廷派專人來查。
洪仲已六十九歲。
年初剛呈遞完致仕奏疏,預計年底就會致仕。
他作為提點刑獄司公事,刑斷能力雖不弱,但畢竟年事已高。
此等大案,請求朝廷派遣專人來查,實屬正常。
一州知州。
身中十三刀身亡。
這在當下的大宋,簡直是駭人聽聞!
官員的安全若都得不到保障,更遑論平民百姓,朝廷必須要將此案儘快調查個水落石出。
……
垂拱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