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內。
兩府六位相公和歐陽修、範鎮、蘇良三名臺諫官分站兩側。
首相文彥博將眾人對狄青封賞的爭議向趙禎作了彙報。
眾相公在表明自身觀點的同時。
皆認為——
此事涉及祖宗之制、皇權之威,理應官家做決定。
趙禎聽完後,微微皺起眉頭。
依照功績,狄青足以擢升為樞密使。
但依照大宋的一貫規制,武官任樞密副使便已算是最高職銜。
他看向蘇良。
“景明,你素來有主見,為何此次卻未表明觀點?”
蘇良拱手。
“官家,臣覺得,擢升狄帥為樞密使,就不能只是擢升狄帥為樞密使,後續還要提升武人地位,讓更多的武將進入樞密院任職,讓狄帥真正擁有實權!”
“若只是擢升狄帥,只會讓狄帥成為被許多文官攻擊的靶子,甚至有可能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樞密使。”
“當下,臣看不出朝廷有提攜武人地位的傾向,故而無法表明觀點。”
聽到此話。
趙禎和眾相公都是無奈一笑。
大家之所以對擢升狄青為樞密使猶豫不決。
正是擔心破此先例後。
武官地位逐漸抬高,日後出現亂國之患。
但蘇良卻言:如果不是為了提升武人地位,就不必擢升狄青為樞密使。
文彥博等人的意思是——
虛銜都不想給狄青,莫說實權了。
而蘇良的意思是——
若是不給予足夠的實權,不如不給這個虛銜。
趙禎想了想。
“這是兩碼事!是否繼續抬高武人地位,日後再議,當下只談封賞之事。”
“朕覺得,狄漢臣立下奇功,又是忠臣,定然不會做出亂國之舉,可破例擢升為樞密使!”
蘇良再次拱手。
“官家,若以此理由擢升狄漢臣為樞密使,臣反對。當年,太祖不也是後周恭帝身邊的忠臣嗎?”
“放肆!”趙禎氣得站起身來。
此等話語也就蘇良敢說。
換作旁人,趙禎恐怕已經命人將其趕出去了。
蘇良繼續道:“官家,臣以為,無論是重文抑武或重武抑文,對朝廷而言,都是畸形之治。”
“這一點兒,從我大宋禁軍唯有西兵可戰就可以看出。”
“庸官亂用兵,良將難出頭。兩院為防武將成勢,矯枉過正,已使得天下將士變成了病貓,當朝無名將,如今好不容易出現一位武曲星,若只是將他架在高位,而不給其權,無異於是將他架在火上烤,恐怕會將其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