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日,清晨。
蘇良、何郯、周元、趙抃、韓絳、呂誨六名臺諫官,外加王安石、司馬光二人,身穿官服,來到了垂拱殿。
八人皆不知官家召見,所為何事。
御座前,趙禎笑容和煦。
一旁的首相文彥博、次相富弼皆笑著打量著蘇良八人。
蘇良被看得心中發毛,隱隱覺得要有重大事情發生。
趙禎看向八人,開門見山地說道:“諸卿,全宋變法已施行四載有餘,各項變法策略皆落實到了地方州府。”
“年前,朝廷施行京朝官外放窮縣之策,意在查漏補缺,使得變法真正惠及到縣鎮村落,這意味著全宋變法已進入下半場……”
“但這還不夠,朕還想抽查一番各地州府的變法情況。故而,朕欲命諸卿外巡,賜予宣撫之權,特旨糾察地方,臺諫有歐陽修與範鎮二人留守即可。”
“此次,朕給予你們足夠的權力,可帶禁軍護衛三百人,可攜火器,可攜空名宣頭十道,提舉地方軍政民生一切要務,便宜行事!”
趙禎頓了頓,繼續道:“朕清楚,水至清則無魚,地方州府的情況與開封府不同,變法細則必然會有誤差,小錯可以不糾,但大罪必須嚴查,且要一查到底。”
“此番糾察,你們各選地方,保密進行。除了朕、文相、富相外,不可告知任何人。你們彼此之間,也不可互通訊息,亦不可告知家人,為期三個月到半年,二月二出發……”
“待你們糾察完畢,將變法隱患排除,朝廷的目光就要放在西北或北方了。”
……
趙禎將自己的想法完完整整告知了蘇良等人。
六名臺諫官有些少。
故而他又外加上了王安石、司馬光二人。
蘇良等人聽完後。
頓時明白官家為何在朝堂上抬舉臺諫官之權了,原來是讓他們外巡。
這是個體力話。
也是一次對全宋變法成果的大範圍檢查。
“臣等必不辱使命!”蘇良等人齊齊拱手。
對蘇良八人而言。
此差遣雖累,但卻是個美差。
臺諫官也需去地方上多走一走,積累一些實踐經驗。
趙禎想了想,又道:“接下來,你們無需再上衙,回家陪陪家人,準備準備出發前的事宜,衣食住行,你們儘管提,朕都儘量滿足。”
蘇良等人再次拱手。
隨即。
蘇良八人便分別前往偏殿選擇了自己想要外巡的地方。
一人去一路。
雖然不能將全宋十八路都走盡,但也足以瞭解大宋的地方變法執行情況了。
趙禎此舉,目光高遠。
待將大宋境內安頓好,就要解決邊境的問題了。
他之所以提出這個想法,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他一直未講,也不好意思講。
當下,趙禎已四十四歲。
他想趁著還有精力,御駕親征,再拖個幾年,他就沒有這番力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