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內。
安靜得能聽到群臣的呼吸聲。
趙禎的意思很明顯。
“朕欲大修《宋刑統》,你們不但不能反對,還要助朕順利完成此事。”
法令,乃是一個國家的精氣神。
大修法令,意味著要調整全宋之秩序。
從趙禎那句“我大宋之法,不應是束縛百姓的工具,而應是讓他們活得更幸福”可以看出。
他認為當下的大宋之法太鬆垮,對一些“特權之人”起不到震懾作用。
故而,此次大修《宋刑統》的方向是——
“重法治,弱情理。”
這與大宋一直奉行的“寬仁之治”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眾臣思索了片刻。
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介於剛剛趙禎稱“反對此事者,立即退出垂拱殿”。
官員們都壓低聲音,不願讓趙禎聽清自己說什麼。
趙禎也知需給眾臣一些思考討論的時間,當即道:“朕有些疲乏,先小憩一番,你們好好想一想!”
當即,趙禎便去偏殿休息了。
眾臣都長舒一口氣。
大家都知曉。
在沒有達成共識前,官家是不可能回來的。
坐在首排最左側的宋庠目送官家走遠,側殿的的房門緩緩閉合,不由得立即站起身來。
“諸位,《宋刑統》絕對不可動啊!”
“依照官家之意,大修《宋刑統》,必然一改‘寬仁慎刑’之祖制,重法治而輕情理。如此大修將會造成三大不可逆的壞處!”
“其一,違逆祖宗之制,使得我大宋原有律法崩壞,若修而不當,引起諸多問題,不但會使得當朝君臣皆背罵名,還會危及地方穩定,使得內亂叢生!”
“其二,影響士大夫官員群體穩定。此次大修,無疑將會削弱士大夫官員之權,動其權益,若地方官皆持反對意見,則朝堂難以安寧!”
“其三,我思之又思,《宋刑統》只有一個益處,那就是進一步提升皇權。當今官家,仁善愛民,一心興國,若後世遇到暴虐的君主,因新的《宋刑統》而更加專制,極易培養出亡國之君啊!”
宋庠說完後,張方平立即站了出來。
“我贊成宋相公的說法,大修《宋刑統》,傷筋動骨,後患嚴重,絕對不能大動!我們完全可以像往昔那般,依靠‘編敕’,對《宋刑統》進行微調,敕律並行或以敕破律,沒必要大修!”
編敕,即皇帝對特定的事與人,頒行的特殊條例。
有時是對《宋刑統》的補充,有時則是更改《宋刑統》的內容。
敕不如法。
但若皇帝權重,卻可以令敕代替法,行之。
張方平看向宋庠,道:“宋相公,你理由充足,為何不當著官家的面兒說?”
宋庠白了他一眼。
“依照官家剛才的態度,我若直言,恐怕已經被趕出去了。”
文彥博點了點頭。
“我贊同二位相公的意見,官家乃是被此次外巡之事氣到了,故而生出大修《宋刑統》的想法,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勸官家收回這個想法。”
“我不同意!”
首相文彥博話音剛落,便有四道聲音同時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