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
中書省正式宣佈:以吳育和包拯為《宋刑統》主修官,大理寺、臺諫、開封府協同,大修《宋刑統》,地方官員皆可獻言建策,計劃為期一年完成。
此事。
雖然還有一小部分官員仍持反對意見,但已掀不起什麼風浪。
三日後。
晏殊帶著晏幾道悄悄離開了汴京城,未讓一人送行。
這符合他的作風,向來低調。
如今的朝堂已不屬於他,還不如呆在地方發光發熱。
臨行前。
他託人送給了蘇良一幅字。
內容是: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此話摘自《論語》。
寓意也很明顯,他覺得蘇良已勝過自己,並期待蘇良在未來大有作為。
……
七月十八日。
變法司再次頒行詔令,重啟百日考成法。
這是朝廷在臺諫外巡後,對地方官各種逾矩行為不滿的表現。
趙禎也看出了,維護全宋變法的成果要比施行新法更加困難。
這次,也將會更加嚴厲。
若有官員再犯類似臺諫外巡時檢查出的錯誤,朝廷將嚴懲不貸。
……
又一日。
遼國國都上京,皇宮御殿內。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遼國太后蕭耨斤、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遼國大皇子、兵馬大元帥耶律洪基四人,全都拉著臉,坐在了一起。
自耶律重元回遼後,遼國就沒有一日安寧過。
耶律宗真已氣病了兩次,身體每況愈下。
耶律宗真望著面前的三個至親之人,甚至有一種將他們全都掐死的衝動。
遼國太后蕭耨斤向來不喜耶律宗真,在耶律宗真親政初期,甚至有廢掉耶律宗真,要將耶律重元扶上去的做法。
後來,耶律宗真掌權後,還將蕭耨斤軟禁了數年。
但蕭耨斤臨朝聽政那幾年,將蕭家人全都提拔了起來,特別是她那幾個兄弟,有宋人甚至稱耶律宗真的朝堂乃是“諸舅滿朝”。
這導致蕭家人的勢力,絲毫不弱於耶律皇家。
耶律宗真雖為皇帝,但一方面要提防這個“胳膊肘總是外拐”的親孃,另一方面還要提防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的權勢之爭,相當不易。
耶律皇家和蕭家人,有人支援耶律重元,有人支援耶律洪基。
為了維持朝廷穩定,耶律宗真只好兩邊都安撫,封賜耶律重元為“皇太弟”後,連忙封賜耶律洪基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其實,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的權位之爭,也怪耶律宗真。
他在酒醉時,稱日後要讓親弟弟耶律重元繼承皇位,後者就記在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