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日,汴京城西,洪福茶社。
後廳內。
洪福茶社東家、遼人細作首領洪福面帶笑容,激動地來回踱步,口中喃喃道:“要發財了!要發財了!要發大財了!”
一刻鐘前。
他從線人口中得知,汴京城內的茶商皆在囤積建茶。
大宋之茶,分為三等。
最差為散茶。
即簡單翻炒後的茶葉,乃百姓的口糧茶。
次之為片茶。
即精選茶芽,透過蒸、焙、封等工藝做出的茶。
最好為臘茶。
即挑選最好茶芽,蒸後碾作膏狀,壓成茶餅的精品片茶。
建茶,就是建州所產的臘茶,乃是當下全宋最頂級的臘茶。
比如:龍園、勝雪、小龍團等名茶,皆是建茶。
一餅建茶可售四十貫。
唯有豪貴之家才有能力消費。
洪福來汴京已三年有餘,除了蒐集情報外,他最喜歡做的就是鑽研茶道,研究茶生意。
受到大宋商貿的影響,他不覺得自己是個細作,而是一名茶商。
由於他身份特殊,不宜過於招搖。
這兩年,他做的都是茶葉倒買倒賣的生意。
有賺有賠,樂此不疲。
茶商囤建茶,意味著建茶要漲價。
依照往年慣例,此時囤茶,待迎來年關前送禮期,茶價將大漲,便能大賺一筆。
無錢生錢慢,有錢生錢快。
遼國朝廷給予他的情報經費,他大多都用在了買賣上,以公錢為本,賺取私錢。
就在這時。
一個頭發花白、身形有些佝僂的老者快步走了進來。
“東家,你找我?”
洪福道:“速速將我們剩餘的錢都拿出來,大量收購建茶,能買多少便買多少!”
“東家,咱們……咱們已經沒錢了,錢已全砸在茶鋪、茶葉上了!”
洪福除了擁有一個分銷茶葉的茶社,今年還買下了兩個商鋪,裝修成了茶鋪。
老者接著道:“東家,咱們的使團下個月就來了,他們若查賬,發現我們將情報經費大多都用在做買賣上,恐怕……恐怕……”
洪福瞪起眼睛。
“老海,你跟著我這麼多年,怎麼會說出如此愚蠢的話來,你不會做假賬嗎?”
“我……我……我……做假賬是要被砍頭的!”
洪福走到老海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的海管家,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我們奔波千里、冒著喪命的風險來到大宋,為了什麼,除了為朝廷收集情報,我們還要為我們的下半生著想。”